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茶事

(2013-02-05 00:23:23)
标签:

老古茶画

茶席

杂谈

雪映茶事

分类: 茶因缘
对喝茶这件事,古人说得直白,“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仔细思量,其中的深意并非单以形式上人数的多寡来断定喝茶雅俗之别,避免嘈杂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近年爱茶者人数日增,若不是把品茶当做解渴的饮品或者攀比的名品,会渐渐觉察到喝茶的过程会带给我们的更多滋养。这样的滋养,隐于平淡生活中了然无痕地与茶对话,由此养成的对茶的深切感知思考习惯,又凭借不同的喝茶形式传递,无论是独啜还是约几个朋友茶聚。
    大雪节气的第二天,我们举办了一场名为“雪映”的茶会。喜欢唐代庾敬休的诗作《春雪映早梅》里的“闻笛花疑落”、“隐映几枝开”,取雪光融融、闲看落梅的安闲意境。彼时的京城,第一场雪已经下过,无雪的日子以雪为题的茶会,该让来客感受到簌簌而落的雪意。这雪意,是赏雪时一呼一吸间的空灵清晰的空气而非寒意。
    这样的茶会,我更愿意称之为“茶事”。是常年如同抽丝剥茧般积累得来的喝茶理念在特定时空的集中展现。每次茶会有不同形式的表达,茶品茶器的选定、茶席的铺陈,花木的选择、空间的安排,凡此种种的细节,远远超过想象。茶品的选定,关乎对茶客人的体贴,除季节气候而外所要瀹泡的茶品前后逻辑也同样要考虑到对味觉体感的影响。茶会上容易被忽略的茶谱,如同古曲的工尺谱,其实是茶会的法度。不同茶品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必然要让茶与器之间辉映出另一番神韵,这也是长期养成的功夫。
这一席泡的冰岛古树生普香韵高扬,水波粼粼的席布上错落开的茶器带有苍郁饱满的气息。选了壶身浅浅雕出古意嶙峋的松树和云朵的白瓷壶,莹润薄胎壶不止会激发大叶乔木古树茶的香韵和丰富层次,这样的选择别有深意,温壶后大家闻茶香的时候,若要看清楚壶上细微精巧的泥绘图案,喝茶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选择一件对的茶器如同选择一处捷径,会带人走入更深远的佳景。这样的营造会在茶会的每一个茶席和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里隐约闪烁。
茶会的不同的茶席空间错落组合,移步易景的观念来自中国传统园林的风致。在一个空落的厅堂里,“无中生有”构建出传统的花木掩映、心手闲适的意境。这些形式的背后,由无数个细小的信念和绵密的行为在做支撑。爱茶人的行为理念总是如同细流在茶事中涓涓流过。入口屏风前陶罐里粗大的枝条,并非是为了营造气氛而砍伐的树木,是前几天在离家不远的路边经过时,看到园林工人正修剪花坛里的枯死的树木理下长长短短的枝条,这是为了保证花木过冬保留必须的养分,一大捆用麻绳捆扎的不同种类的枝条被我欣然讨要过来,将要丢弃在路边的枝条在茶会上恰恰就是意态天然的点睛之笔。这大概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这样的器物在每次茶会里都会出现、都会唤起很多人内心的柔情,也都会成为提亮茶事的一笔。
    一场茶会,对于泡茶人和喝茶人来说,是彼此的成就。交织而成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飨宴,其实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在一个被视为弥漫着粗浮气息的时代,能够专注一心去成就一瞬的绚烂,是一种更隽永的深意。茶会对客人来说,喝到一杯感怀于心的茶汤,他也许不会看到背后的这些琐碎的过程,但正是这样一些不断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日常琐屑,让小小的一杯茶汤就能够幻化万千的心意。茶会结束的时候,打包整理器具、家具收拾整理搬运——又回到最初的空落,似乎一切了无痕迹。朋友来告别,有了依依不舍的伤感,这也许是一场茶事另一个不在预料中的提醒,对每个当下珍惜就好。(载于《佛教文化》2013年1月刊)
 
(摄影:赵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雪映茶事
后一篇:清和二十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