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同学有几次关于茶的对话,感谢她能不厌其烦的记录下来,也算是絮叨我关于茶的感受。
l “茶性就是一个天然,通畅,直截了当的,包容,又没有机心。所以越自然,越不落痕迹,随意,但绝不随便的心态,这也是我们对茶的态度。
l 温润泡的重要,在于慎其初始。开始好了,后面再怎样糟糕都不至于很坏。
l 泡茶时要全心全意,认真做,但不穿插太多个人喜好,如实观察自己,不应要求非得好喝。茶带人走到这条路上,通过这一点走到更真实的地方,不要附加很多东西,不求好,只求真。放下执着后,跳入真正的天地里,大好的东西反倒汹涌而至,刻意时什么都抓不住。以觉知力如实观察自己即可。
l 人为赋予太多概念,会让茶变得造作,虚耗人力,作践灵物。——这是对制茶的观察。
l 任何一种茶喝到它对的状态,都是极致的,都由这方水土养育。
l 懂茶,就是感觉到茶的情绪和内在的东西,最后回到心上。粗重、焦躁的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心有力量时,就能很细微,很稳定地感受到。定生慧,茶里就是一个窗户纸。
l 一个人容易受喝的茶影响,比如爱喝的茶阴柔媚俗,怎么纠正?多喝野生茶,非常粗放的野生绿茶、普洱,养野气,野气就是大自然的气息。不要给太多装饰性的,不必要的东西,那个和茶完全没有关系,请直截了当,宁可干干净净,很光素。
l 最伟大的制茶师是时间,经过合适的空间和时间,有底子的茶会变得无与伦比,即使有制作缺陷,经过时间的洗练,也达到圆融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茶的力量会很打动人。
l **会给茶搬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是让茶去往不同气候转换。他十年前在**买的茶,现在喝来,带着梅子一样的果酸,喝起来茶气悠长,饱满,而是连绵不绝。过去这么多年,会发现这些茶都很质朴淡泊,会跳出来看到做茶的人,能想象他仙风道骨的样子。
l 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人很多的时候会很无力,没有一对一的交流,说出去的话容易引起歧义,也散开了。所以要靠茶汤说话,把要表达的通过心传手,再由手中的茶汤传递出去。
l 我从来不介意别人的批评,我的茶好与坏,并不因为不懂得就不好了,但是它和不懂喝茶的人的缘分就错过去了。哪天你再懂,也可能再回头需百年身,我觉得遗憾。缘分也是自然选择的。
l 茶最完美的呈现应该是融合,如果人心太多杂念,是不可能将茶好好展现出来的。做一件事情时,本身过程要很认真,但不要在那一刻驻留。做就好好做,做完就去做下一个环节。《金刚经》说,无所住,生其心。”
http://s13/middle/54766417t8a8f01342d8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