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情多,写文章的时间和心思少了,那谈谈别人的大文章吧,那些好书。
最近读了两本巨好的书:《逝去的武林》和《万物简史》。
《逝去的武林》是一个形意拳高手在去世前几年终于开口口述的一部书,就算不懂拳,读读其中的文字和道理也是非常美的。
看了这本书,觉得咱们国家被文化人给“毒害”太深了,记得有一个说法称,自从宋朝后,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就被阉割了,宋以前的知识分子,都是一边读书一边舞剑的,像李白都是武术高手的,他能走遍天下名川大山,和他的武功很有关系。
但宋以后,没有尚武精神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而且僵死的宋明理学又弄丢了人的创造精神,让我们的读书也成了死读书。
但读书,和从武,这两条路,相比较的话会如何呢?
《逝去的武林》的作者说,真正学武的人,最后形、意和神合一,就算不读书,也会自动明白很深的道理,而那道理,都是体证过的。
更直接的一句话中,他说,十年寒窗,七代出一贵族,300年才有一大戏子。他的意思是,读书最容易,有书在身边,读10年就可以出一些成果了,养人很难,养出一个有风范的贵族来要花几代时间,而出一个大戏子最难,要300年。
所谓大戏子,就是能很深地通别人心意的人,这种人了不得。绝顶武林高手也就是这种人。
作为一读书人,被这种说法颠覆颠覆还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看这本书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道理,也是那些顶尖的治疗师悟到的道理。这些道理,只是读书或思考的话,是很难抵达的。相反,通过身体去体证,要容易很多。
现在很多治疗流派,都在走身体和心灵结合的道路,和《逝去的武林》这本书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万物简史》,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为了写这本书,作者采访了数百名顶尖的科学家,调查了无数资料,最后写成一本科普书。
在我看来,这是顶尖的科普书,既可以给大众读,也可以给部分专业人士读,至少应该不会被真正的专业人士笑话。
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宇宙、万物、地球乃至人类的历史,是非常畅快的事。读着这本书时,有时候我会想,看到这个世界的博大,是不是心就放宽了,生死还算什么啊。
不过一读那些科学家的故事,就又不这么想了,因为很多科学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斗个你死我活的事情不少着呢。
同样吸引人的,也恰恰是那些大科学家们的故事,你会看到,在欧美,多少科学家之所以成为那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和教育没有任何关系,主要就是他们自己纯发自然的兴趣。
一心想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的人,最好好好读读这本书,如果能明白,兴趣以及兴趣引发的意志是最重要的动力,那就值了。
想想那该多么美——你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理会别人的压力。
还刚刚看了两个帖子,一个是新闻,说一个农民工宣称解了一道古老的几何题,但这明显是一个错误,那个解法简单得连我都能看出有问题。一直以来,这种努力会被人嘲笑,但在这本书中会看到,恰恰就是很多人仅仅靠着兴趣的指引,最终成为了顶尖的科学家。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想,为什么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农民或没有接受什么教育的人做这个努力的,最后基本都被发现是一种幻觉?
另外一个帖子是关于电影《2012》的,说一个博士对总统女儿说,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两千本书。发这个帖子到天涯杂谈的网友说,这应该是吹牛吧。我个人理解,这未必是吹牛,达到这个地步的牛人也是有的。
在北大的时候,一个据说法学系的哥们,不上课,不洗衣服不洗澡,总是脏兮兮的,从图书馆借来一堆书就爬在草地上看。不上课自然也没法考试,于是被开除。接下来又考北大,还是上法学系,还是这样,又被开除。又考北大,又进法学系……
最后一次被开除后,这老兄据说去了清华。
多么天才的人物,不知道他假若生在欧美会怎么样。
说真的,我个人的经验也说明,读那些好书,比听老师灌输知识好多了。
看起来,这两本书是有矛盾的,《逝去的武林》讲的是从身体出发最后抵达形、意和神合一,而《万物简史》的那些科学家,应该是大脑极发达的。但就我所知,那些第一流的科学家,其实成功之处不在于其思考,而在于一些别的东西,但《万物简史》这本书还没写出来。不过若想知道这个奥秘,看一看爱因斯坦等人的传记就会发现。
随便写写,希望大家都来谈谈最近读了些什么好书。读好书的时候,真是一份享受。
——————————
再加一本书《怪诞心理学》,非常棒的书,目前只看了第一章,已破除了我目前对星相学之类的神秘说法的怀疑——就是的确觉得不可信,而重要的,是自己信了什么。
很好的书,国外的心理学家的实证研究办法也很有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