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谁不渴望影响别人。
一个健康人,会通过好的、充满爱的方式影响别人,一个病态的人,会通过糟糕的、充满破坏力的方式影响别人。
18岁的芬兰高中生奥维宁,用一把手枪夺走9人性命并杀伤11人,他用这种最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既然是追求影响力,那么他不会愿意默默地杀人,于是先在YouTube上发布了预告。YouTube是全球最火爆的视频网站,选择在这个网站上发布消息,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别人知道他的恶行,扩大他的影响力。
这是恶贯满盈者们的共同渴望。
在好莱坞大片《断箭》中,作为反派人物的美军前上尉狄坚启动了核弹爆炸程序,不惜和周围几十万人同归于尽,令同伙目瞪口呆。面对伙伴的质疑,狄坚狞笑着说:“死也要死得伟大。”
他的意思是,剥夺几十万人的性命,对这个几十万人是何等巨大的影响,对这个世界又是何等巨大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也宁愿死去。
这看起来是疯子的逻辑。
然而,许多人选择了这一逻辑。譬如赵承熙和奥维宁,以及那些制造了一系列校园惨案而饮弹自尽的人们。
常有人恶狠狠地说,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显然,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的渴望,常常是一回事,都是在追求最大限度地影响别人。
这是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源头,也是这个世界如此多苦难和混乱的源头。
以影片《蓝白红》、《十诫》和《双面薇娥丽卡》等影片而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人们为恶是因为想为善而不能。他的意思是说,每个人一开始都想通过做好事来影响别人的,然而,有些人发现,他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也无从通过行善而影响世界了,于是他就开始选择了做坏事,因为爱与建设很难,而恨与破坏则很容易。你让一个人相信你爱他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但你要夺走他的性命,却很简单。
知道自己没有做好事的能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会让一个人极其自卑。他忍受不了这种自卑,于是把这自卑转嫁给别人。我能剥夺你的生命,那么你该是多么卑微啊。然而,真正被自卑感折磨的,其实是他自己。
奥维宁说:“作为一个大自然的选择者,我要干掉那些看着不顺眼的人,他们是人类的耻辱,是自然选择的淘汰品。”
这句话似乎显得他很强大,但他心中真正以为的“人类的耻辱”和“自然选择的淘汰品”,其实是他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