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之痒

(2007-07-14 07:49:24)
标签:

七年之痒

心理

分类: 婚姻家庭

    第一次童年,是六年;第二次童年,还是六年。

    这,可能是七年之痒的答案。

 

    最近一段时间,听到很多故事,都是七年之痒。结婚七年了,今年离婚;恋爱七年了,今年分手。

    也想到了以前几个朋友的事,也是在结婚第七年陷入严重危机。

    看来,七年之痒不是瞎说的。

    但为何会如此?

 

    一天,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话:第一次童年,是六年;第二次童年,还是六年。

    这句话,就是我的大脑暂时为七年之痒找到的答案。

    第一次童年,不必多说,是0~6岁(加上在妈妈肚子时,其实也是七年),6岁孩子的人格结构和智力机构基本定型。

    第二次童年,是恋爱,是婚姻。爱的感觉,其实就是“终于又发现了一次机会,可以重复童年了”的感觉(这一点我将详细写一篇文章)。

第一次童年,是命运,我们没有选择权,我们被决定;第二次童年,我们有了相当的主动权,我们选择恋人,我们选择结婚,我们选择离婚……

    第一次童年,我们有过许多愿望,许多憧憬,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被实现。

    第二次童年,我们重复童年实现了的美好,也重复童年没有实现的憧憬与愿望。我们主动去重复,目的是为了修正第一次童年的痛苦与“错误”。

 

    由此,在第二次童年中,我们一开始其实都未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投射到情偶身上的幻象,是理想父母+现实父母的化身。

    第一次童年,我们要改造父母,很少成功,多数失败;

    第二次童年,我们要改造恋人,很少成功,多数失败。

    这是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第一次童年是六年,当人格定型后,我们基本放弃了那种愿望,而将很多愿望和憧憬深深地压到了潜意识。

    第二次童年也是六年。六年中,尽管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你仍然想坚持,给对方一个机会,给你自己一个机会。但到了第七年,你再也不想坚持了。于是,投射到对方身上的幻象彻底消失,强加在对方身上的愿望也彻底消失,你开始面对那个真实的人。

 

    这时,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个机会。

    所谓危机,即随着幻象和憧憬的消失,也因为看到对方真实的存在,于是关系走向无可挽回的结束。

    所谓机会,即幻象和憧憬消失后,也因为看到了彼此真实的存在,于是双方重新建立一个真实的关系,我不再将你视为爸爸,你也不再将我视为妈妈。

 

——————————

    一点杂想,请有体会的朋友多来谈谈七年之痒,我想就此写一篇深度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