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搜狐鹊桥一个网友收到的分手信,他把它发到鹊桥上,我没看清楚,以为他是要让人解,于是就奋勇解了一下。
写分手信时,那女孩才17岁,但对人生的参悟之深,令我心惊。
*****************************
(一)
这么迟才寄出这封早就答应过的信,
连道歉,也不好意思出口了。
曾几番提笔,
却都不知当如何落。
——————————
如此聪慧的女子,却也落下俗套,或者,本来就是俗套一面,只是倾慕者不愿看,不愿意她有,看到了,也故意装看不见。
何必言道歉呢?
想必楼主太好,帅气、能干、对女人更是好得没得说,对这个女孩更是不一般,但这女孩,仍觉得你离她太远,所以她要走了。想起你的好,不免心中有歉意,她也是不期望伤害任何人的,但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很多很多男人,尤其像楼主这般的男人,也一样要伤害。
怎么做也回报不了,或者根本就不能回报,于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写这样一封信,说一声俗套的“道歉”,虽然“不好意思出口”,但还是出了。
(二)
似乎一年多不曾写信了,
同样的E-MAIL地址,
连同写信的感觉一起,
变得有些陌生。
一年多,
算不上长吧。
一直在想,
多长的时间,才足够忘记一段感情呢?
你会说永远;
而我会摇头。
——————————
不必多说,楼主与这女孩,曾有一段近乎爱情的感情。
她醒过来,觉得不合适,觉得楼主只是把自己心中的完美女性投射到她身上,却对活生生的她并不真了解、真理解,也并不真感兴趣,所以她要走。
你舍不得,说要思念到永远,你以为,这样的女子值得思恋一辈子,一辈子不够,还加上来生,来来生。
她自然不信。
不过,这不信,不是一般女子所认为,你会见异思迁,新的感情总能冲淡旧感情。
而是,你早晚有一天会悟到,这一段感情的真实意义,你醒悟过来,于是去追求你属于你自己的生活,那时必有一个合适的女子出现在你身边,你爱上她,她爱上你,真实的生活冲走了年少时的迷恋。
曾经的痴狂都会从记忆中消失,最终留下的必是平淡而真实的生活。
于你,如此。
于她,也是如此。
(三)
“相知时,君年少”
那时候年纪的确很小,
十五岁,
古人所谓及笄,
才是个刚学会别发簪的小姑娘。
所谓感情,无非奢谈而已。
竟从不曾想过能有一位朋友,
更不必言他。
半是真的,半是故意装出来的不懂,
只是想提醒你本该明白的事实罢了。
——————————
这女孩,知道楼主的感情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这虚幻,让你痴爱,让你故意(潜意识的故意)不看显而易见的真实。
于是,过了这几多年,你仍然不去看,仍然不想醒。
也罢,时候未到,时候到了,你会刹那间全看破。
(四)
你真的那么理想主义吗?
自始至终,我都不明白,
那么虚幻的基础上,怎么可以建立那么执着的思念。
或者只是我自己多心,无中生有吧。
你说你做不到去仿效金岳霖,
于我,似乎是略微的宽慰。
总算确定你活在现实中。
梦是可敬的,然而人终究要醒。
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
只要同路就好,可以结伴同行,
不至一生寂寞,
足够了。
——————————
金岳霖,一辈子痴迷一个女人,还是那张摆在他书桌上的照片?
这女子,知道这样的痴迷源自虚幻,但即便她,也不解这样的虚幻从哪里来。
其实,对于金岳霖,对于楼主,这并非虚幻,而是很实在的心理真实。
应该是,金岳霖、楼主,或类似这样的男子,自很小很小的年纪起就在心理勾勒一个“完美女子”的形象,因为自己生活中的那个重要女 性有明显的“不完美”,这不完美,已经伤害了这小小的男子,所以他勾勒了一个虚幻的完美女子,期望这完美女子,能弥补那真实的重要女性没有带给他的东西。
长大了,碰到一个女子,发现她符合自己心中的那个幻象,于是把自己心中的那个幻想完全地投射到这个女子身上,痴狂地去爱她。
但是,究竟是爱这个女子呢?还是在爱自己心中的那个幻想呢?
究竟执着的,是什么呢?
譬如金岳霖,如果得到了那个女人,又会如何呢?
幻想终究会破的。没有得到那个女人,于是幻想永远没有破的机会,于是他痴迷了一辈子。
楼主爱上的这个女孩,她当真太聪慧,小小年纪就凭感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她无法诉诸语言,于是说“自己多心,无中生有”。
其实,这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很实在的真实。她尊重这真实,于是远离了你。
这对她,是幸事。对楼主,或许也是幸事。
楼主说,做不到效仿金岳霖。或许是,因为你童年的那个重要女性,给你的爱远超出金岳霖,于是你对那幻想的构筑,并不是特别的牢固,所以你会觉得,像金岳霖那样纯情,真是有点傻。
此外,金岳霖的做法,对那个女人,岂不是一个诅咒?一个惩罚?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阴影?
于是,这女孩知道楼主不做金岳霖时,不免略微的宽慰,不只是为楼主,也为她自己。
这女孩,太少虚荣心,所以楼主把那完美的幻想投到她身上,并给予自己能给予的一切时,她一点都没有被迷晕,她仍然知道,什么是真爱。
那就是:找一个相守一生的人,未必要完美,甚至未必是至爱,只要同路就好,可以结伴同行,不至一生寂寞,足够了。
这恰是爱的真谛。
这女孩,或许是童年很健康很幸福,于是自然而然没什么幻象,少一些虚幻的执着。但也或许,她的童年有些不幸,甚至超乎常人,于是她自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但读这句子,我总有点辛酸,隐隐觉得,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这种可能性,让她对爱情,有点不敢期望。
不管她是否少期望,或者太早斟破迷恋的幻想,她仍然很明晰的知道,楼主爱的是幻象,而不是真实的她。
(五)
也有时想,
我之于你是什么呢?
或许真的便如徐志摩眼中的林徽因,
唯美得脱离实际,
只是诗人幻梦中一个无暇的影子,
自己塑造的,只有自己能看见。
记得对你提起过,
徽因曾经对她的儿女说,
徐志摩爱的根本不是我这个人,
而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一个完美的形象,
那不是我。
我想,
你所恋恋不舍的,
也只是李青莲的歌吟,姜白石的词韵,
或者小杜、柳七的文采风流吧。
是线装的唐宋诗词,绢本的工笔折枝花卉,
扬州城中的玉箫明月,秦淮河上的烟波画船,
秋夜落在苏小小坟头的半丝冷雨,岁岁年年锁入燕子楼的一缕香魂......
只不是我,
一个活在2003年的、真实并且不可爱的女孩。
——————————
这一段,再明晰不过了。
看照片,看文字,楼主你当真是痴男子,是义气、善良、为别人着想、体贴入微的那种男人,但你缺乏“真才情(第一时间直视真相并将其艺术化的才情)”,而这女孩,最珍贵的却恰恰是这“真才情”。
对于真相,你隔着一层或数层纱,但她却一层纱都没有。这种“真才情”,有时是一种痛苦,只有另一个懂这“真才情”的人,才能真正地陪伴她、慰籍她,而仰慕者,只会让她觉得更孤独。越亲近,越孤独。
一般的才子才女所具备的,是“假才情”,是把幻象进行艺术化的才能。不管多么美,那终究是幻象。
所以,所谓歌吟、词韵、文采风流、唐宋诗词、工笔折枝花卉……等等,也都全是幻象。
尽管,这些才艺里,也有真才情。
但对于“一个活在2003年的、真实并且不可爱的女孩”而言,这一切仍然是幻象。
她的存在,才是最真实的。
楼主,你可看到了她的真实的存在?
(六)
你对我的了解有多少呢?
我的容貌,我的性情,我的思想,我曾经与将来的生活,
一切你都看不到。
我在你心中无非是一具才华做成的躯壳,
没有灵魂,
没有心。
甚至想,
连这才华也完全可能是虚假的,
一个从不读诗的人,只要坐在网络终端,随便找一个全唐诗检索系统,
便可以轻轻易易与你玩那个游戏了,
又岂有丝毫破绽。
若只为找一位此中知音,
中文系的古典文学专业里,哪一位不是远强于我呢?
——————————
她在对你说,真实的她。
那才华,是有真才情的她随手捻来的结果,你迷那结果,却看不到真才情中的哀伤、孤独等等,这一切是“没有距离地投身真相”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或者,何必说那么复杂。
就是她真实生活中的那些哀伤、孤独、柔弱、敏感、孤独、惧怕、恐慌……楼主能否懂?能否平实地去陪伴、去聆听、去理解、去关爱……
不是一个仰慕者对被仰慕者的关爱
也不是一个大男人对小女孩的关爱
而只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关爱
或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
假若你看不到那真才情的悲哀,那么她有道理说,你看到的是躯壳。
很多人,有更美丽的躯壳。
当然,我知道,楼主一定感受到了这女子的才情不一般的地方,那绝对不是一般的文人所吟诵出来的华丽篇章。
但可惜,你只是感受,而不是真懂。
(七)
灵气,美丽,善良,
三者得兼,殊非易事。
用古人的话说,“天地间灵秀,殊几钟此一人”,真所谓可遇而不可求矣。
我不是的。绝对不是。
况且,我无法勉强自己业已麻木的感情。
这个年龄,早恋确实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普遍。
我却只有一再拒绝,宁可伤害很多无辜的人。(我实在算不上善良)
因为从来没有谁能令我心动,
包括你。
——————————
她需要的,是对她的脆弱的抱慰,而不是仰慕。
灵气、美丽、善良……这些优点,经常是来自于痛苦,是对痛苦的凤凰涅槃。你若懂那痛苦,就会真懂她的优点和她的缺点是同时并存的。
只看到优点,只会让她更孤独。
既然是孤独,你又如能陪伴我呢?
所谓早恋,是她的托词。
如若你真懂,就是她生命中可遇而不可求的伴侣,聪慧如她,又怎么会放过?
(八)
当然,你说,
总有一天我要爱上一个人;
我只能说也许。
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你我都无力预知或者负责。
而在此之前,我不想有人打扰。
尽管我知道他是善意的,
尽管我知道我多虑了。
然而我连朋友也不想要。
习惯于孤独,习惯于夕阳影中默然的独步,
习惯于一个人在很深的夜色里回家。
有琴书为伴足矣,
一个人的安静,是我对这个世界唯一的祈求。
----也许是奢求。
——————————
那么早地碰触并容纳人生、人性的真相,该是何等孤独。
谁能陪伴她,化解她的孤独?
难!
所以,她说,我连朋友都不想要。
琴书为伴,那一定是最好的琴、最好的书,是那些有真才情的人的作品,有这样的琴书为伴,就仿佛有这样的人为伴了。
没有任何人,能够单独自己一个人存在就可以自足地活着了,没有任何人不渴求人生的伴侣。
但是,如果身边人只让自己更孤独,那不如干脆就孤独,何况还总能凭琴书超越时空找一些伴侣。
(九)
前番偶填小词,有“昨日梦华空回首”之语,亦是思量旧事所感。
暇时翻检旧时书札,只觉恍然若隔世,
内中心情,是再也拾捡不回了。
前尘影事,唯任其散如烟水而已。
曾见友人信中引两句诗:
萍水无心是旧缘,君如白云我如烟。
转赠与你,并致珍重。
苏小小
——————————
毕竟是真实的女孩,毕竟不是全凭真才情,毕竟有美好的追忆,毕竟有动心的时刻,毕竟有……
但等彻底明白,你爱的是投射到她身上的一个幻象后,她决绝地离开你了。
总结:我这是妄解,若有得罪楼主之处,只当作虚妄罢了。
此外,我还有一建议:勇敢地去追求你身边的爱吧,只有明白真爱,你才能从这一事件中走出来,否则,你总是半个金岳霖,让那幻象控制你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