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分析 |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男女平等,相对于旧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但是,我们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太早让妈妈与孩子分离,结果令我们几代人饱受严重的分离焦虑之苦。
具体就是,妈妈的产假只有短短的140多天,产假一结束,妈妈们就要上班,或去生产队工作。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
很多人以为,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妈妈为了干革命,为了伟大、正确而光荣的劳动,离开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是没问题的。
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彻底否定了这一点。
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3岁前,妈妈与孩子较长时间(2周)的分离,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伤害就越重。
重到什么份上呢?
可以说,1岁前遭遇过与妈妈严重分离的孩子,患上重型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1~3岁屡屡遭遇与妈妈严重分离的孩子,换上人格障碍的几率大大增加。
如果不用术语,换成普通语言就是:3岁前与妈妈严重分离过的孩子,并且替代妈妈——譬如奶奶、外婆等——也不够好,那么这个孩子会较容易形成一种人格特点——“我不会有问题,问题都是别人的”。因为这种人格特点,他们会有较强的归罪别人的暴力倾向,也因而成为犯罪的高发人群。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性都令人忧虑,因为可以说,我们这几代人,集体遭受了与妈妈的严重分离。其分离程度,堪称空前,不知能否绝后。
这是我们这两年不断爆发震惊全国的凶杀案的根源吗?
譬如杨兴海、邱兴华、董文语、张友添、石悦军、董吉君、马加爵、黄文义……他们杀人不眨眼,他们只为了杀人而杀人,他们还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亲人……
写这篇不成熟的文字时,我想到去年夏天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和一个天才女导游的说法。
她说,俄罗斯三分之一的妈妈是单亲妈妈。
“怎么会这样呢?”我问她。
“很简单,俄罗斯青状男人在二战中死了三分之一吗?”
她向我解释说,二战刚结束时,俄罗斯的爸爸们都被当作了战争英雄,当他们为所欲为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容忍了下来,因为他们是战争英雄吗!
结果,那一代的女儿也接受了这种观念:男人就是这样子。那一代的儿子则形成了相应的观念:男人,就应该像这样子。
于是,第二代的家庭仍然沿袭了第一代家庭的观念。不过,这一代的女儿则开始反抗,她们鄙弃自己的只会喝酒、打老婆且不做事的爸爸,会认为“他们凭什么这样子?!”要知道,他们可不是战争英雄,没有这种资格。
到了第三代的家庭,这些提前觉悟的女人,开始抵制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她们宁愿独身也不要找那种不养家还打老婆的男人,毕竟她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到了第四代,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俄罗斯的女性多形成了这种意识,所以单亲妈妈的比例高得吓人。
最后,我们一起感慨说:“一个民族一次重大的苦难,要这个民族好几代人才能化解。”
那么,我们这种妈妈与孩子严重分离所造成的集体苦难,又要几代人才能化解呢?
现在,我们仍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譬如农村在大量制造留守儿童,而城市则流行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绝对是比不过父母的直接抚养的。
或许,我们还要遭遇更多的邱兴华案、董吉君案、黄文义案……然后,我们整个民族才终于意识到,我们一直所崇尚的“男女平等”是何等的偏颇。
注:必须强调一点,我是男女平等的绝对支持者,我只是认为,我们的男女平等损害了妈妈在抚养孩子上的天然角色。
但是,我们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太早让妈妈与孩子分离,结果令我们几代人饱受严重的分离焦虑之苦。
具体就是,妈妈的产假只有短短的140多天,产假一结束,妈妈们就要上班,或去生产队工作。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
很多人以为,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妈妈为了干革命,为了伟大、正确而光荣的劳动,离开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是没问题的。
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彻底否定了这一点。
简单来说就是,在孩子3岁前,妈妈与孩子较长时间(2周)的分离,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伤害就越重。
重到什么份上呢?
可以说,1岁前遭遇过与妈妈严重分离的孩子,患上重型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1~3岁屡屡遭遇与妈妈严重分离的孩子,换上人格障碍的几率大大增加。
如果不用术语,换成普通语言就是:3岁前与妈妈严重分离过的孩子,并且替代妈妈——譬如奶奶、外婆等——也不够好,那么这个孩子会较容易形成一种人格特点——“我不会有问题,问题都是别人的”。因为这种人格特点,他们会有较强的归罪别人的暴力倾向,也因而成为犯罪的高发人群。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性都令人忧虑,因为可以说,我们这几代人,集体遭受了与妈妈的严重分离。其分离程度,堪称空前,不知能否绝后。
这是我们这两年不断爆发震惊全国的凶杀案的根源吗?
譬如杨兴海、邱兴华、董文语、张友添、石悦军、董吉君、马加爵、黄文义……他们杀人不眨眼,他们只为了杀人而杀人,他们还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亲人……
写这篇不成熟的文字时,我想到去年夏天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和一个天才女导游的说法。
她说,俄罗斯三分之一的妈妈是单亲妈妈。
“怎么会这样呢?”我问她。
“很简单,俄罗斯青状男人在二战中死了三分之一吗?”
她向我解释说,二战刚结束时,俄罗斯的爸爸们都被当作了战争英雄,当他们为所欲为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容忍了下来,因为他们是战争英雄吗!
结果,那一代的女儿也接受了这种观念:男人就是这样子。那一代的儿子则形成了相应的观念:男人,就应该像这样子。
于是,第二代的家庭仍然沿袭了第一代家庭的观念。不过,这一代的女儿则开始反抗,她们鄙弃自己的只会喝酒、打老婆且不做事的爸爸,会认为“他们凭什么这样子?!”要知道,他们可不是战争英雄,没有这种资格。
到了第三代的家庭,这些提前觉悟的女人,开始抵制这种畸形的家庭关系,她们宁愿独身也不要找那种不养家还打老婆的男人,毕竟她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到了第四代,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俄罗斯的女性多形成了这种意识,所以单亲妈妈的比例高得吓人。
最后,我们一起感慨说:“一个民族一次重大的苦难,要这个民族好几代人才能化解。”
那么,我们这种妈妈与孩子严重分离所造成的集体苦难,又要几代人才能化解呢?
现在,我们仍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譬如农村在大量制造留守儿童,而城市则流行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绝对是比不过父母的直接抚养的。
或许,我们还要遭遇更多的邱兴华案、董吉君案、黄文义案……然后,我们整个民族才终于意识到,我们一直所崇尚的“男女平等”是何等的偏颇。
注:必须强调一点,我是男女平等的绝对支持者,我只是认为,我们的男女平等损害了妈妈在抚养孩子上的天然角色。
前一篇: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
后一篇:《盔甲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