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那些插图

标签:
转载 |
分类: 我的泥巴生活 |
《爱丽丝》各版本插图大多是选用英国画家约翰·坦尼尔爵士为1865年版所绘制的黑白插图。
约翰·坦尼尔爵士 Sir John Tenniel(1820-1914)
英国漫画家及插图家,曾短暂就读于皇家艺术学院。1850-1901年担任《笨拙》(Punch)杂志的政治漫画家。因为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1865)和《爱丽丝走进镜子里》(1872)插图而闻名,1893年被册封为爵士。坦尼尔的爱丽丝插画迄今还是公认为最符合原著精神与时代背景的经典杰作。
《挖开兔子洞》这本书中共收入了插画42幅,并且在一条注释中作者张华解释:卡洛尔对42这数字情有独钟,《爱丽丝漫游奇境》全书的插画是共42幅。
仅就印刷质量而言,相比赵元任的版本,和王永年的版本,张华的版本是最好的!比如第十章龙虾方块舞中的一幅插图,在《挖开兔子洞》中是一张大图,龙虾足部姿势清晰可见,是芭蕾舞中足部基本姿势的第一个。
当然,好处不仅限于印刷这一个方面。张华先生自制了一张长长的拉页,对比了爱丽丝经过多次变大变下后的身高。其他版本大多直译为几寸,或几英尺,看过这个拉页,让我对变大变小的身高有更直观地认识。
我用相机拍到的拉页:
因为印刷品质好,所以可以清楚发现,每一幅图上都有坦尼尔的签名:JT。
仅就这个签名,又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王永年的版本中,爱丽丝看到柴郡猫是这样的(签名是反的):
而张华版本中,则是这样的:
书中注释说,紧跟这一页之后,又是一张柴郡猫的插图。卡洛尔曾在其他地方提到:“要是你把这页揭开一角,便可看到前页的爱丽丝正在看着这猫的笑嘴,而且和原来看到猫儿一样,一点都不害怕。”显然有意制造“纸上电影”的效果。
签名为证,张华的版本是原貌;也可以看出,王永年版本中,王老先生只负责翻译,出版社的编辑负责的插图,为了排版方便,篡改了原图的样貌。
但对《挖开兔子洞》中的插图我有两点疑问:
第一,为什么42幅插画中,独独第一幅画上没有坦尼尔的签名?
而在王永年版本中,和张弘的《英伦童话地图》书中,这幅画中JT的签名都是很明显的。
第二,疯茶会的那幅插图。作者张华的注释说:爱丽丝瘫坐在椅子上,是不合礼仪的坐姿。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于1984年在卡洛尔出生地附近的Warrington镇拨款设了真人大小的疯茶会塑像场景,供游客歇息。爱丽丝的塑像坐得笔直,才是维多利亚时代乖女孩的样子。
但我个人的观点是,看了几幅爱丽丝真人的照片(王永年版本中)发现,她自己似乎很喜欢懒懒地歪坐着,也许坦尼尔是看过爱丽丝照片的?对她个人的神态、举止有研究的也说不定。
《挖开兔子洞》中提到的“背后的故事”:
图中的爱丽丝金发披肩,和爱丽丝本人蓄黑色短发不同。爱丽丝口述回忆录说明,卡洛尔和插画家坦尼尔为书中的爱丽丝是否应该照真人的样子画,经过多次讨论和草稿,最后决定还是不依照原型人物。
除了外貌,两人的习惯衣着也不同。我们所见卡洛尔为爱丽丝拍的照片,她都穿长袖,极为保守(除了一张衣衫褴褛的“乞儿装”照外),图中的爱丽丝则着短袖。
1864年11月26日,卡洛尔把手绘本Alice’s Adventure Underground送给爱丽丝。卡洛尔曾在手稿本的最后一句中间贴上爱丽丝七岁时的照片,但制版印刷时应爱丽丝的要求,把照片遮掉。后来被人发现照片底下还藏了卡洛尔手绘的爱丽丝画像。
另外,彭懿的那本《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中提到:
王永年的版本中共用了插图59幅。奇怪了,既然张华那么说,这(59 – 42)的差值多在哪里呢?我逐章比较,刚对比了两章就明白了。王永年版本中多出的那些插图,或是一图两印,放在不同位置,或是把一个图的局部作为新图,放在其他位置。
吴钧陶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收入英国画家查尔斯·罗宾逊为1907年版所绘制的彩色和黑白插图107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