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识字,我的观点是尊重孩子各年龄段的发展规律,在时机成熟后,自然开始。Tommy是读图画书长大的孩子,在学龄前充分经历了读图的过程,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园识字教学的开展,五岁左右他开始逐渐关注一些文字,而这时仅仅是他自己的识字酝酿时期,我没有掺和,因为据观察,虽然他开始留意文字,但在阅读和平时对外界的观察中,读图仍然是他的主要行为方式和习惯,从读图到读字需要一个较为稳缓的过程,所以一晃又是一年多的时间。事实上我很倾向于小巫的观点,非常珍惜孩子在学龄前时期读图能力的发展,T虽然不是这方面的天才,但我们对读图的认识比较早,没有对他施加识字方面的干扰,使他打下了坚实的读图基础,在过去五年中,他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对图画的理解、记忆、观察以及分析各页图画之间的联系。很多研究图画书的家长应该知道,这种能力在孩子学会文字阅读以后,就很难再培养了,而读图能力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就说来话长了,我在研读甘伯伯那篇博文中好像提到过,就是对于我们成人似乎过于依赖文字导向,可文字是人们思想意识的表达,而在大千世界中,放眼传递到我们眼中的信息是多种形态的,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信息,更多非文字的“符号”恰恰可以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摆脱了他人意识上的干扰。话题越扯越远了,总之直到今天,T快六岁的时候,我终于和他进行了一次有关识字的活动,十足地过了一把瘾。
T幼儿园发给我们的课程计划显示,他们每周学三五个汉字,我也曾经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T中国的文字是象形字,和英文不同。在我们的亲子阅读领域,更多家长会明白孩子识字需要先具备阅读基础,埃?可能有些家长会疑惑,不识字怎么阅读呢?其实听大人朗读就是一种阅读,而且这是识字和独立阅读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语言表达方式,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识字就成为十分顺畅的事,这属于“全语言环境”的学习,甚至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根本没教儿子识字,孩子就是在听妈妈读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具备了自己阅读文字的能力。我坚信这一点,只是我给T读的书肯定远远达不到徐冬梅给她儿子阅读的文字量,所以既然时机到了,我觉得有必要给儿子加上一把劲儿。
今天说话很罗嗦,又差点跑题,其实我写上面这些话,是想让网友们清楚我在孩子识字方面所尊崇的原则,即:在识字前通过听积累足够的词汇,在识字的同时阅读,学以致用,在阅读中巩固生字和生词。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最近使用的这套系统而有效的识字读本,虽然这套教程较为完善,但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孩子,所以,我根据自家的育儿思路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将其进行了整合改编,以它为基础和资源摸索着和孩子开始了识字之旅。

这套书一共7册,第7册是提高版,全套书学完可以认识960个汉字(但第7册占了50%左右,而第7册有不是分课时教授的,所以真正可以学习的是1-6册,大概只有500多字),这第一本有88个汉字。据说常用的汉字有2400个,占一般报纸杂志的99%,我国规定的扫盲标准约为1500个汉字。对于中国的汉字量的概念我一直很模糊,也不知道自己认识多少字,在网上搜到一个小软件,测试了一下自己的识字量,测试结果显示有5000多个,我觉得应该没那么多,感兴趣的可以试试http://xiazai.zol.com.cn/detail/42/414257.shtml#down
本书的特色是:边学汉字、边根据已学汉字循序渐进的进入阅读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词组、句子、短文直至阅读由这些已学汉字编成的故事。这样,单个枯燥的汉字不断被组合成鲜活的、生动有趣的词语、句子、故事。孩子很快就能够理解汉字所蕴含的意义,在脑海中形成与这些词语、句子、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相符的生动画面,一步步品尝到识字乐趣。
以第一册为例:
每课大致分为以下几块内容:
首先认识生字:

书中对每个汉字的教授方法做了解说,但我没有逐一给T讲解,因为第一册中有很多字他都在幼儿园学过,所以只有当遇到陌生而难记的字时,我才到书中查找教授方法,而书中的这部分内容并非都值得我们效仿,很多汉字可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编出学习提示,加深孩子的印象。

每课的词汇部分都是用上一课学过的生字所组成的生词,这种设计我很欣赏,可以让孩子在一堂课中既学新的生字,又复习巩固上一课的内容,所依据的是人脑记忆遗忘规律,后面会提到。

与学习生词配套的教学是配合图片让孩子将文字和其实际意义建立起关联,这一步对我们没有用处,因为T这个年龄已经储备了大量的词汇,书中所学的生词多数他都理解词义,他每念一个词,就会马上手舞足蹈的演示这个词的意思,而且他可以根据词义准确的纠正多音字的读音,比如“一天”,他在第一遍读是逐个读单字的音,所以把“一”读成了一声,当读完这两个字后,他脑子里马上反应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立即将“一”纠正为四声,并且觉得很有趣,这时我也顺便和他聊了一些和多音字有关的知识。总之,词义图片这部分我认为主要是针对婴儿和低幼儿童使用的,大孩子识字时可以参考使用甚至省略。

接下来是读句子,每课的句子是用以前学过的各课汉字所组成的,相当于复习以前的汉字。在读句子的后面同样附加了图画解说,和词汇那部分一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其实英美国家在孩子的母语初级阅读方面的教材是非常完善的,孩子到了合适的年龄,就可以选择教材从头开始一步步逐渐进行和深入下去。我囤过不少英文的初级阅读册子,都是用最简单的句子编成的图画故事,而中国这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套书的理念和精细程度是非常先进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句子的意思和当前西化的教育理念相悖,比如有一句意思是不爱哭不爱闹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呵呵,细小瑕疵,不影响整体使用。

每隔两三课就会有个小复习,看看下面这幅图,让孩子分别横着一行行、竖着一列列的读字,编者称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我觉得她分析的有道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可行性不高,首先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件枯燥的事,而这样做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功利心过盛,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陌生的汉字,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也是为了将来考试拿高分,作者在书中一直渗透着培养“成功人士”的思想。开始的时候,我让T做这部分作业,他属于专注力很强的孩子,从头到尾横着读了一遍,但我察觉到了他的乏味反应,在此之前他一直兴致勃勃,于是我没有要求他竖着再读一遍,那样做肯定会失败。而当几天之后又出现这类作业时,他已经开始走神儿了,故意读错了耍我玩,当时我的烦躁情绪传递给了T,但我马上明白是我的功利心在作怪,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做这种作业,于是我立即叫停,并暗自决定以后这类练习一概不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阅读来熟悉已经认识的汉字,识字本来可以是快乐的事,可加了压,性质就变了,结果也变了。(不排除有些喜欢挑战自己的孩子也许会喜欢做这种作业。)

最后补充一下,在儿子一年级暑假,我们在补习中文识字时,再次借用《四五快读》中的短文,可这时发现,可能因为编者为了尽量用孩子已经会的汉字编段子,致使短文的文学性较差,文中存在很多不登大雅之堂的大白话,甚至比口语还不像样的句子,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了读这些文字简单的短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