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职业球手的13年之痒

(2006-05-08 14:14:47)
分类: 胡侃高尔夫

 

13年,100人

这对看似不相关的数据,却因高尔夫职业球手而变得有意义。从1994年第一界职业考试开始到今天,中国高尔夫职业球手已经走过13年的历史。13年仅仅有100名职业球手,这样的结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不仅如此,324日,在金湾高尔夫球会举办的为期四天的中国高尔夫春季职业考试中,24人参加考试,却无一人通过,这不禁让那些惊叹高尔夫发展速度的人们为中国职业球手的现状感到担忧。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尔夫从无到有,已经拥有270多个球场。因此,有人说,中国高尔夫球场建设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但是,与球场高速发展所不相称的是,中国职业球手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职业球手的现状,那就是“数量少,生存状况差”。与庞大的业余高尔夫人群相比,职业选手的数量只能算九牛一毛。据资料显示,中国有450万高尔夫爱好者,并且这个数字还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数量少,生存状况差,不能完全靠比赛来维持自己打球,中国高尔夫职业球手正遭遇着13年之痒。“国内就张连伟、梁文冲等几名排行靠前的球手能将打球作为职业而生存外,其他球手大多从事着教练职业。”一业内人士说,“张、梁等人也是最近一年得到品牌商赞助而发展起来的。”看来,职业球手的这碗饭并不是那么好吃。

中高协有这样的规定,球手在参加职业考试之后就不能再参加业余比赛。这一规定让业余选手不得不考虑转职业所放弃的机会成本:参加考试,就必须面对不能打业余比赛的危险。考不上,那么至少半年打不上球;考上了,必须面对职业比赛少的现状。

此外,“职业赛事少,奖金难拿,这对本来是球童出身的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把打球当成职业,毕竟还得生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业球手表示,“每年就那么几场比赛,大家都对此摩拳擦掌,最后肯定是技术相对好的拿到更多奖金,球技差的甚至连参赛成本都拿不回来。”除了中巡赛等几个职业赛事之外,国内品牌似乎很少赞助高尔夫职业赛事。而象TCL等大品牌一开始就赞助级别高的赛事,与国际球星们同场竞技,让本来起点不高的国内职业球手只能望“奖金”兴叹。

因此,很多职业球手似乎一直奉行着“休养生息”的政策:闲时教球,忙时积极备战。对一个职业球手来说,不能将打球作为自己的职业“实在是对职业称呼的一种亵渎”。“有赛事打,能用奖金养活自己,谁还愿意在球场教球。”面对着国内高尔夫职业化的恶劣环境,职业球手们对自己不能在职业赛上一展身手,多少显得有点无奈。

国内职业赛事少、奖金少导致职业球手少;反过来,球手少而使得业内外企业缺少赞助高尔夫赛事的热情,也许正是如此,在职业球手走过的13个年头中,职业化一直处于恶性循环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