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年十大假新闻(2)

(2006-01-12 22:45:08)
分类: 视点文摘

六、南开大学欲破格录取10龄童
  

  【首发媒体】《辽沈晚报》

  【出笼时间】2005614

  【新闻】对于小炘炀490分的估计分数,张会祥显得信心十足,从他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儿子的估计分数应该超过二本的分数线(大约450分左右)。这几天天津的南开大学和北京的北方工业大学两所学校已和他取得了联系,并且表示愿意破格录取小炘炀,目前学校有关方面正就此事进行专门研究。

  【真相】615,中新网报道: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桂敏说,从网上获知该消息后十分震惊。经认真核实,南开大学招生办和驻辽宁高考招生组从未与十岁考生张炘炀及其家长有过任何接触,该考生及其家长也并未向南开咨询。报道转述张炘炀之父张会祥称南开大学已和他取得了联系,并且表示愿意破格录取小炘炀,目前学校有关方面正就此事进行专门研究,纯属子虚乌有。最终,10岁的辽宁男孩张炘炀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点评】每年的高考期间,往往是假新闻泛滥之时,让人真伪莫辨。就该报道而言,关键之处不在于张炘炀之父张会祥说了什么,而在于记者是否经过核实和判断。如果记者只满足于有闻必录,那么,初通文墨者皆可成为记者矣!全国数百所新闻院校也就没有开设的必要。

  

  七、18岁少年作家因情自杀生前高考作文获得满分

  

  【首发媒体】《法制晚报》

  【出笼时间】200575

  【新闻620,年仅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因女友移情,从天津一家宾馆的13层跳下自杀。在他自杀前几天还参加了高考,并写下高考反文”――《留给明天》,批判当前的教育应试体制。该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同时,也意外地获得了满分。

  【真相】711,北方网报道: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711正式向外界澄清事实:天津高考考生中没有蔡小飞其人,在网上流传的获得满分的高考作文,也系子虚乌有。考试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的有关传闻完全是虚假和不负责的。7月16,《法制晚报》编辑部说明真相并郑重致歉:“经查,本报75B9版刊发的《18岁少年作家因情自杀》一文属严重失实。该文编发的具体经过是:本报娱乐版组在周选题会上确定采写一篇有关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作家心理问题的稿件。74编辑在网上发现了有关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的消息,便决定以此为新闻由头,组织一篇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新闻分析。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一些专家,但却未核实蔡小飞自杀的真伪就仓促成稿。现在了解到,蔡小飞自杀一事是一条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最高原则。查明真相后,本报迅速召集全体采编人员进行反思,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罚,并制定了更严格的新闻采写纪律和审核制度。前天,本报已对此条消息进行了更正及致歉,今日再次向读者郑重致歉。

  【点评】这篇报道是该报实习生以网上博客的不实消息作为材料依据而采写的,既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又违反了不得直接从网上转载新闻信息的规定。据调查,不仅所谓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事件纯属捏造,而且连蔡小飞也是网上博客杜撰出来的人物。

  

  八、左权县投资3亿元兴建中国新闻烈士陵园

  

  【首发媒体】《北京晨报》

  【出笼时间】200576

  【新闻】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缅怀抗日战争中在山西太行山十字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新闻日报》主编何云等50名新闻记者,山西省左权县日前决定投资3亿元,在烈士牺牲地兴建中国新闻烈士陵园。陵园占地300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新闻烈士陵园

  【真相】713,左权县委、县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绝无此事。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左权县委副书记贾慧生说:10日,左权县委、县政府根本没有在北京召开过所谓新闻发布会,也从来没有对外宣布过此事。这一谣言的内容离谱,对左权16万老区人民造成了精神伤害。此谣言的内容实在离谱,希望藉此能立即终止谣言传播。

  【点评】这条假新闻创意不错,手笔也很大,且很对新闻媒体的口味,但不知刊发媒体是否算过这笔帐:左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财政收入才1.4亿元,3亿元投资约等于全县2年的财政收入。据山西媒体证实,关于新闻烈士陵园的新闻原稿出自一家名叫将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单位,该公司设在左权县,从事革命老区的旅游开发。原稿的纸张及电话号码都是该公司的。看来更像是一则软广告。近年来不少假新闻都出自商家之手,值得媒体警惕。另外,撇开别的不说,单就新闻写作而言,该新闻就有值得推敲之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新闻烈士陵园’”,这句话本身就有语病。既然是中国唯一的,又何来中国最大?

九、秦始皇兵马俑腐蚀严重专家担忧百年后变煤坑
  

  【首发媒体】《重庆晨报》

  【出笼时间】200576

  【新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环境专家曹俊吉(音译)忧心忡忡地说:如果现在还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保护,那么在100年内秦始皇兵马俑将会遭到严重腐蚀,届时,兵马俑坑看上去与煤田没有什么两样,将没有任何美学价值。

  【真相】77,《三秦都市报》报道: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及多位专家学者,都异口同声地对该报道所说情况给予了坚决的否定,并摆出大量事实予以反驳。7月14《新闻晨报》报道:“7月8,记者终于见到了‘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成煤坑断言者’――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军骥。曹军骥坚决否认自己曾说过这话,是媒体曲解夸大了我的表述。他承认确实于6月接受过香港某媒体(注:《南华早报》)记者的采访,但所谈内容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特征的背景问题。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期间,曹军骥透露,他们做了一种收集空气颗粒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支起一张干净的过滤纸,在过滤纸背后再架起一台抽风机,不间断地吸风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24小时后,过滤纸上吸附了大量的颗粒,变成灰色。曹军骥向记者解释,这仅仅是一个实验,通过短时间的加速实验,比照出目标物吸附颗粒的程度,这短短的24小时,可能相当于真实环境中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该篇文章见诸报端时,省略了曹军骥所说的各种前提条件,直接成了:有科学家把一张光洁白纸放到兵马俑博物馆内。24小时后,它已布满炭微粒,变得灰黑。而且还借用曹军骥的口说:正是这些污染物令兵马俑失去光泽。专家预言,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最终,兵马俑的鼻子和发型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双臂也有可能从身体上脱落。而那句危言耸听的兵马俑百年后变煤坑的出笼,则是香港某媒体编辑在上版前,为了争噱头再次夸大记者所采写的内容。曹军骥告诉记者,香港某媒体的采写记者就报道失实问题已向他郑重道歉。

  【点评】这则新闻的出笼过程,充分验证了三人成虎的成语并非古人的杜撰。据了解,这条消息源于香港《南华早报》,系出口转内销之产品,信手拈来就用,可谓轻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仅新闻是假的,就连曹军骥的技术职称、姓名都没有搞清楚,可谓糊涂;如此重大的报道,不向国内权威部门包括曹军骥本人求证,可谓轻信。如此这般,不出假新闻才怪!

  

  十、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

  

  【首发媒体】《苏州广播电视报》

  【出笼时间】2005129

  【新闻】记者从央视内部获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以往对外宣称自己感情生活空白的央视名嘴王小丫终于在临近不惑之年之际将自己悄悄嫁掉了!夫君就是国内青年才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
……
  【真相】王小丫表示:一、这完全是条假新闻,她与作者并不相识,作者也未采访过她。1221,苏州广播电视报在网站刊登启事:本报今年第49期(129出版)娱乐追踪版上刊登的《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一文所披露的内容,因采访、刊发时听信误传,未及与文中所涉及的两位当事人作求证,造成文中报道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对文中涉及两位当事人造成影响表示深切不安,为此特向两位当事人和本报读者致歉。

  【点评】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钱学军在接受采访时予以痛斥: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作为新闻报道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对当事人名誉的侵害,也有违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连业外人士都明了的简单道理,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却糊里糊涂。其实,这些道理记者都懂,但是为了吸引眼球,多挣几个稿费,也就置这些道理于不顾。怪不得如今娱记的名声不太好听。娱记们要想为自己正名,就非得痛改前非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