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下半年市场的资金处于“紧平衡”状态,那么映射到投资行为上必然和上半年有一些区别。流动性泛滥的时候,题材泛滥,找个借口,忽悠个“预期”股价就可以上涨。这种情况在资金“紧平衡”的时候,就很难大面积出现。
特别是基金等机构,必然要从讲故事回归到“确定性”上。确定性的业绩改善,确定性的业绩提升,确定性的行业复苏等等。只有预期,是不够的。这点从基金在钢铁股上的动作就可见一斑。
应该说,钢铁的回暖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推升钢铁股大幅上涨的基金,在对房地产等未来预期不明或者略悲观的情况下,对钢铁股的持续回暖信心不足。
从这个投资逻辑可以看出,即使当下复苏明确的行业,如果在股价反映了复苏后,行业前景不明或不足够乐观,那么随之而来的抛售是多数人的选择。
基金是如此。那么对于一季度最为活跃的游资又如何呢?
一季度,可以说题材横飞,一点往往可以带动整个面,乃至更为广泛的炒作,所谓凡沾者必涨。而观察近期的题材股炒作情况可知,无论是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逊于此前。近期最牛的600623双钱股份,还是以业绩提升为借口的题材。这显示出,题材炒作日渐式微。
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当然首先和政策面有关。上半年,新年伊始,经济不景气急需管理层出台各项政策扶持,由此政策的密集出台,创造了题材股的温床。而进入到下半年,政策上无论是力度还是密度,都远远小于上半年。失去了政策面的支持,题材股偃旗息鼓,也就在情理之中。
其次,上半年大部分股价偏低,大部分题材股启动之时在3~5元,甚至更低。而如今经过上半年,先如今股价7~10元已经属于低价,10元以上启动的题材股是正常的。题材股如今所耗能量,远大于上半年。
因此,题材股在下半年机会不多,局部出现,且难以大面积传染,相反会局限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里。
从上面描述,基本可以这么刻画下半年的题材股:股价相对较低、流通股本较小、题材确定性高认知度广。
由于题材股的缺失,新股将有望重新成为游资青睐的对象。
不过目前,中小板的新股发行价普遍奇高,二级市场走势也极弱,但这些都恰恰为未来新股发行价回归正常打下基础,甚至为创业板新股发行创造良好的市场基础。
从这个方面看,新股整体上可能将呈现“发行价奇高---发行价偏高---发行价偏低----发行价合理”的一个过程。与此对应的二级市场会出现“溢价偏高---溢价偏低---溢价合理”的过程。
发行价和溢价的“双偏低”无疑是最佳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