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
昨日成交量再次缩减,股指保持技术反弹的走势。随着8月的临近,今日有关涨跌幅和T+0等交易创新的消息再次浮出来。这将是融资融券试点前,填补大盘利好消息上的真空。
实际上,正是利用这些尚未明确和出台的利好消息,大盘可以反复被同一个利好刺激。相信今日也不例外。而人民币昨日大幅升值,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同,今日三大报有专版提到人民币升值利好资本市场的文章。因此今日股指,走弱的动力不足。
还有七个交易日,就进入到8月份,相信在下周后期,融资融券的消息会逐渐多起来,这将是融资融券试点前的热身。
之所以如此看重融资融券,是因为,相对更晚推出的,股指期货,T+0,放宽涨跌幅等交易制度的创新,融资融券才是对资本市场意义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创新。
早在此前,业内就已经半公开的,针对机构客户和大客户展开了融资的业务(业内称为“三方监管”)。而极少数范围内,秘密的开展过融券的业务。
从实践看,融资极大的扩充了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过去所谓“坐庄”,很少没有利用过“三方监管”的资金的。
但是由于业务的不规范,风险监管的缺失,这种半公开的融资也带来了极大的金融风险,比较著名的是“德隆”。
在管理层一再打击下,不规范的融资规模迅速萎缩,毫不夸张的说,这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此前股指的颓势。由此可见,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融资带给资金的是基本无风险的收益,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扩大资金规模。可以同时满足风险投资者和风险厌恶的投资者的要求。(借贷方承担绝大部分风险,出资方只承担借贷方违约风险以及股票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融资也打通了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通道,银行,私人资本等更无顾虑的进入股市。
融券,按照目前的模式,证券公司必须有某种标的证券才能开展此种证券的融券业务。因此,无论是投资人融券后如何操作,但是事实上,不过是活跃了证券的交易,资金并没有流出资本市场。相反,由于证券公司必须拥有标的证券,实际上是增加了证券的持有量。
对比股指期货,T+0,放宽涨跌幅等交易制度带来的不过是交易方式的变化,制度本身无法带来增量资金,融资融券将带来的是大规模的资金入市,以及打通各个金融市场之间融通的渠道,这对资本市场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才对融资融券有这么高的重视和预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