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工”事件仅是个案

(2006-06-25 17:23:49)
新股询价变革要等中行上市
 
 
2006.06.21

随着昨日中工国际跌停,越来越多的人在指责,而随着即将到来的连续不断的跌停板,指责证监会的声音会越来越高。中工国际事件正在发酵。
一方面,我们不能对IPO第一单报以太高的希望,此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它本来就是此前发行制度的延续,并没有太大改进;另一方面,在新股上市的首日,在空间上不设涨停板限制,而在时间上进行约束,这个制度本身就是有缺陷的,管理层很可能将要对此进行修改。
虽然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目前中工国际尴尬的局面,但是在暴露出问题的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当前中国股市还处于建制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中国股市所处的历史阶段之下,我们应该对这些事件有正确的认识。需要的不是过多的指责,而是采用什么手段来解决。
昨日我们也已经指出,管理层对此必然做出修改,但大规模的修订会在7月5日中行上市之后。为什么呢?
首先,中行上市前时间非常短,不过十几个交易日,管理层已经没有时间来对制度进行彻底的修改和修缮。即使有修改,也只可能是微调,解决既有的问题。而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将要等到7月5日之后。
为什么不能在中行上市前就进行修改呢?中行上市本身不仅仅是市场行为,更带有政治色彩,无论是对证监会还是央行。如果在中行上市前就有制度、市场环境等太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影响中行上市的话,得不偿失。管理层没有必要在中行上市前打破当前既有的稳定环境,这或许是游资再一次看准管理层软肋,而大肆炒作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任何一个制度的实施需要时间来实践。中国股市的制度环境是有很大缺陷的,改革的紧迫性使得我们必须一边前进,一边改进。
在中国股市改革到今天的程度情况下,询价发行机制的确存在很大问题,不进行扩容不进行发行,问题会更大。没有实践,问题总也无法暴露,中国股市已经没有时间去慢慢发现问题。因此即使知道是有问题的,也必须发,在不断的发行中,不断的进行修改,这是目前中国股市的现状。
没有几个新股发行去检验这套机制,就无法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工国际出现的问题是好事。
中工国际出现问题也带有必然性,通过发现类似中工国际的问题,甚至将问题扩大化,从而聚焦改革的重点,促使管理层加快改革,集中精力于制度的薄弱环节,这恐怕就是中工国际事件的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