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耳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来说,药物性耳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易感性:表现为少量药物即可引起耳中毒,这种遗传易感性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量的研究证实,线粒体突变与耳聋关系密切,目前致病机制明确的与药物性耳聋发病密切相关的线粒体DNA突变是A1555G和C1494T。这两个突变均可以引起线粒体12S
rRNA结构改变,使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与其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从而造成内耳毛细胞损伤,线粒体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特征,存在这一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导致临床上常见的“一针致聋”现象。
2.用药剂量、时间:包括用药的总量和日剂量。日剂量愈大,用药时间愈长,中毒的机会愈多。全日剂量一次性投入较分次投入更易引起中毒.
3.联合用药: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耳毒性药物联合使用,发生中毒的机率高。如庆大霉素和速尿、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联合应用.
4.给药途径:椎管内给药最危险,其次为静脉和肌肉注射。口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正常情况下吸收率很低,但是当肠粘膜发生炎症病变,特别是出血和坏死性肠炎时药物的吸收量增大,可以损伤内耳的毛细胞;大面积烧伤,胸膜炎,支气管内投药,药物均可从局部吸收而发生中毒;当中耳炎时局部滴药,药物也可通过圆窗膜及经中耳血管进入内耳发生中毒,而且中耳存在炎症时更能增加药物的耳毒性。
5.通过胎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虽然胎儿血清中的药物浓度仅为母体血清中浓度的15%~50%,但因为胎儿体内的药物排泄速度甚慢,故可损伤胎儿听器。尤其是在妊娠最初3[/个月的妊娠早期更为明显。
6.年龄及机体状况:资料表明,婴幼儿、孕妇及老人容易发生药物毒性耳聋;绝大多数耳毒性药物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良或在用药过程中肾功能受到损害,药物的排泄发生障碍,可因蓄积而致耳毒作用。
7.噪声、振动、饥饿状态、糖尿病等,可以促进或加重耳中毒。【提供服务:生物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兽药残留芯片检测系统;生物芯片扫描仪等仪器;耳聋基因芯片、乙肝病毒耐药检测芯片、抗核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芯片、G+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试剂盒、兽药残留芯片检测试剂盒等;HLA基因分型检测方案、血小板基因分型;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服务、家蚕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服务、人肿瘤相关基因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服务、miRNA微阵列芯片服务、DNA甲基化谱检测寡核苷酸芯片服务等;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服务、生物芯片实验室建设服务、科研课题研究服务;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应用项目合作。请联系索取详细产品和服务介绍资料:医学与生命科学服务中心暨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主任、总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来源于: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