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医改送出2000亿大礼包 医改交锋仍未歇(中国医改红灯区评论)

(2008-01-14 20:49:21)
标签:

财经

分类: 中国医改和“红灯区”独立评论
             2008-01-14  中国经营报

  “2008年将是医药市场、尤其是普药市场的井喷年。”1月10日,中国制药企业管理协会年会上,该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显得很兴奋。
  2008年新年伊始,来自卫生部等部门的医改新消息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尽管最终何时推出新医改方案尚不明确,围绕医改的争论也没有停息,但政府部门频频高调透露医改制定过程的信息已经足以令各界兴奋。
  专家认为,持续数年低靡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在2008年这个“新医改元年”获得高速增长机遇,其中,首当其冲获得利好的是生产普药的企业。


  医改交锋仍未歇


  “目前各部委间的医改思路还没统一。”一位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表示,从日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讲话中可以发现端倪。
  1月7日,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方案将会“选择部分地区试点,为在全国范围深化改革探索经验”。
  “从2007年开始医改试点至今,继续试点就意味着现在各方谁也不能说服谁,还是要通过试点来验证各自提出的思路是否可行。”该专家提示,目前医改的争论不仅是在“补供方”还是“补需方”等问题上,医改应该如何试点、在哪里试点、怎么试点、试点结果是否能说明问题等都是医改争论的焦点。
  据卫生部门的官员表示,目前鼓励医改试点是为了探索如何改变以药养医体制、达到医药分开等医改目标。
  “目前卫生部门提出的医药分开试点思路,总体上讲就是两个:一是社区医院药品实行‘平进平出’的采购与销售,即‘零差价模式’;二是医院药房由社会上的医药公司托管,医院不直接卖药。”但上述专家认为,这两种模式都没有根本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该专家认为,前一个试点思路的前提是政府给社区医院投入大量资金,让医院不再靠卖药挣钱。但随着追加投入越来越大,未来到底投入多少算合适,谁也说不清。这将是一个无底洞的投入模式。而后者,并未根本改变医院以往的资金供给模式,医院仍是靠卖药挣钱,只是看起来挣得少些罢了。
  “尽管如此,卫生部门依然非常推崇上述试点思路。”该专家说。


  2000亿大礼包医药均分


  在医改的争论仍在进行的同时,制药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他们目前最关心的是市场上“能有多少钱用于药品消费”。
  “2008年医药市场扩容基本已成定局。从目前情况看,医改政策‘补需方’的思路达成共识是大势所趋,这给制药企业带来很大的利好。” 中国制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在1月10举行的年会上透露。

  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印证了于明德的判断。陈竺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本年度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
  陈竺提到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庞大的“服务包”,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
  要做到上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就意味着,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获得空前扩大。那么,医改政策引发的医药市场扩容到底会有多大规模?
  北京大学教授顾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8年全国7.5亿农民的“新农合”筹资,按全年每人80元计,规模将达到600亿元;3亿城镇无医保居民,按全年每人80元计,规模达240亿元;全国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总筹资大约100多亿元;全国城镇医保缴费人群筹资可达500亿~600亿元。估算下来,2008年医保总筹资至少可达1500亿元。“不少发达地区的医保水平较高,新农合、城镇无医保补贴款甚至达到每人全年500元~600元。估算下来,全国医保总筹资可超过2000亿元。”顾昕认为,最终,2000多亿元医保资金将流向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费。
  “如果按照医疗行业和制药行业的利润分成比例为各占一半来计算,制药业可以获得至少1000亿元的收益。”顾昕认为。


  普药企业从中受益


  “基本医疗是以普药为主的,因此,对于普药生产企业来说,2008年绝对是一个利润增长的契机。”山东鲁抗医药(7.18,0.07,0.98%,股票吧)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经理认为,医药市场扩容可能还不仅限于1000亿元。
  该人士认为,2008年的医药市场扩容不是市场需求和市场购买力因素决定的,而是政府出资投入医保、干预市场的结果,“按照以往的经验,新政策所产生的市场效益将超过政府政策扩容本身的效益,引发更多的医疗消费投入。”
  “市场利好的机会已经可以预见,下一步就要看各个企业在普药市场扩容后,如何制定营销战略。”该人士说。
  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国良表示,针对普药市场的变化,美罗药业去年已经对原有普药品种的药品批准文号进行了梳理,最终增加了包括甲硝唑、琥乙红霉素等20多个普药品种的重新包装上市,“这其中很多产品的价格很受百姓欢迎。” 罗国良说。
  “普药利润低,医院以往不太情愿销售。在理顺医药费用支付体系,医院供给政策完全到位后,有望根本性地提高普药的销售。”罗国良说。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的普药品种除针对“新农合”领域外,也同时拓展其他销售渠道。通过连锁药房的低价药品统一采购,大连美罗与包括南京医药在内的多家大型连锁药店合作,促进普药品种销售。仅南京医药一家,2006年采购大连美罗普药已经超过3000万元。

 

中国医改红灯区评论:

一.本文阐述的观点本博客很是质疑,中国的医院用药水平、全国范围的病种用药结构和患者量、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扣除通货膨胀的压力)、平均药品(器械耗材、诊断检查、住院费)费用会出现大幅度变化吗?我认为,不太可能出现跳跃式变化,只可能出现渐进式变化,换句话说,医改不是变魔术,普药并不是企业的利润追逐点,本文的说法是误导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对于政府而言,普药如果走独立社乡医疗机构的采购,那么采购成本就会大幅度提高,从这点看,一定是靠生产规模化和政府集中采购取胜,只要确定这两点,价格不但不会上升,可能还会下跌,蛋糕固然大,但是,可能只会集中到少数的生产企业而已,并不是普遍的企业受惠,这一点无庸置疑。

三.关于“双补”问题,补需还是补供,补供主要是社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技术提供和教育培训等投入,更多是投入设备和服务而非现金投入,这点在以往的各部委操作中都实践过;补需,则是通过提供新农合的参合率和补贴基数,另外就是通过药品销售的0差率实现。“双补”,不是补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只是消化在医疗供应链的末端(医疗机构-患者),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并不会因为社乡医疗的复兴而受益,相反,“医改”和集中采购措施只会导致生产经营企业的恶性竞争,尽管我们不想看到,但也是将要发生的事实。

四.谈医药分业,每家医院会单一地由药品经营企业来托管吗?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有可能出现几个情况:1.区域性药房由个别药品经营企业统一托管,而非分散,便于降低经营和管理费用;2.由卫生局和国资委委托统一经营管理,但要看政府财政对医疗机构(“医药分业”的机构)补贴力度;3.就是在老体制下,由医疗机构管理药房(或托管),但产权没有剥离,这样的改革很难成功。

五、如果医改不能触动药品经营企业的利益,改革改什么?难道就是增加政府补贴吗?如果是这样,还有必要增加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集中采购的强度吗?从医改的本质看,就是保护患者、发展社乡医疗、抑制城市医疗、打击药品经营企业、鼓励生产企业的规模化和同业竞争。

 

来源于:中国医改红灯区(http://blog.sina.com.cn/cny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