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碧色寨
(2023-06-01 10:33:05)
标签:
云南碧色寨滇越铁路芳华 |
分类: 神州漫游 |
走进碧色寨
解维汉
去云南蒙自市旅游,第一站就去了犁耙山东麓草坝镇的碧色寨。
选择碧色寨,一是这里遗留有民国小火车和法式火车站房,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异国风情。二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曾以这里为外景拍摄地。
下午的碧色寨阳光正足,一棵粗壮的榕树生长在车站旁边,树身周围垂下一根根坚硬的根须,几个卖枇杷的小摊就摆在树旁边。几道黝黑的铁轨在道砟垫撑下一直通向远方。旁边是一排红瓦黄墙、木质百叶窗的二层法式站房,高高悬挂着一只三面钟,挂钟两面对站房旅客,一面对墙壁内铁路员工,三面钟通过同一组机芯运转,不会误差,确保时间高度统一。斑驳的墙壁,绿色的木条长椅,都印下了久远的沧桑。旁边屹立的一座水塔也已有百年历史了。铁道另一侧站房空空如也,里面陈列着这个小站昔日风貌的老照片。在一棵盘根虬枝的鸡蛋花树附近,还可以找到滇越铁路工程指挥部遗址、法国员工宿舍、个碧石铁路碧色寨遗址、大通公司、警察局、哥胪士酒店等遗迹。
1885年法国通过中法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接着又争夺云南的铁路修筑权,1910年修成了一条滇越铁路。此举刺激了个旧的中国工商业者,他们也集资修筑了另一条连接个旧-蒙自-建水-石屏的铁路,结束了滇南地区几千年来大量物资人背马驮的历史及个旧大锡外运中转的困难局面。
前一条是米轨,后一条是寸轨,都比正常火车轨道要窄,速度亦慢,这两条铁路在碧色寨两个车站交会换装,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观。云南十八怪中的“火车没有汽车快”“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皆源于此。
如今这两条铁道均已停用,但不远的轨道上还停靠着昔日的火车头供人们参观。这里还专门修建了供蒸汽机车调头的转盘,利用轴承摩擦系数小而省力的原理,把火车头开到转盘上,只用4个人推动就能完成原地调头。清宣统元年(1909)4月,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时,大清邮政蒙自总局在碧色寨设立了邮政局。
从1910年起的三十年间,碧色寨成为两条铁路转运站,每天有40多对列车在此经停,云南85%以上的出口物资在碧色寨集散中转。每天火车汽笛声和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回响,承载着众多中国劳工辛劳和心血。待运的大锡、煤油、钢铁、食糖、茶叶、纺织品堆满仓库,洋行、咖啡馆、百货公司、邮政局、酒店、客栈、马店卓然而兴,在这里汇聚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行当的人群,国内外商号、公司应运而生,东西方文化在方圆4平方千米的小山村碰撞,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养奶牛,甚至打网球都在这里成为一种时尚。
抗战时期,碧色寨哥胪士洋行1938年曾经作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部分教授和学生宿舍,学生们经常出入碧色寨车站。电影《芳华》也以这里为外景地,影片中刘峰与何小萍在火车站长椅相拥而坐的镜头就是在碧色寨拍摄的。另外《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等电影也曾在这里拍摄。如今这里几家专门租售怀旧服装的小店特别兴盛,景区里不时可见女孩子穿着蓝衫黑裙的学生装,或是穿着佩戴红领章的女兵制服拍照,成为碧色寨抢眼的风景,让人有回到旧日时光的错觉。
碧色寨兴盛喧闹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废弃的铁道旁生长起一丛丛高高的茅草。在碧色寨逗流,眼前尽是一百年前的旧风景、老物件,总好像时光凝固了一般。在物是人非的一处处遗址面前,很容易感受到斗转星移的沧桑巨变,会饶有兴趣地去探询时光演变的轨迹。
我想,碧色寨是因铁路的修建而兴盛的,也是因铁路的停用而衰落的。当年从一个小山村成为“东方小巴黎”是适逢历史的机遇,如今周边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一应俱全,这里不期然被设置定位为游客怀旧地、网红打卡地,络绎不绝的游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机遇呢!一种境遇的结束每每是另一种境遇的开始。希望碧色寨珍惜独有的资源开掘得更深行进得更远。
旅途中我匆匆写下一首《双调·折桂令·云南蒙自碧色寨印象》抒发感慨:“慢悠悠碧色情缘,草色青青,水塔萧然。铁轨空排,站房寂寞,岁月缠绵。频浮现蓝衫笑脸,长驻留电影芳颜。古寨无言,似水流年,凝固时间,锁住昨天。”
(原刊于2023年5月29日《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