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维汉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每年清明节,在宏伟的祭祀广场都会举行隆重的轩辕黄帝公祭大典。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随黄帝陵的祭祀历史,黄帝陵楹联亦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我先后四次到过黄帝陵和轩辕庙,曾现场抄录过悬挂的所有楹联。
祭亭主联
中华国脉承龙脉;
黄帝英魂壮民魂。
祭亭内有高大石碑刻有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大字,后面另一块石碑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这副短联庄严凝重,字字精炼,高度浓缩写出了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一故事,与桥山龙驭和地貌联系起来,指出黄帝的英魂铸造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灵魂。
祭亭副联
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
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
此联指出轩辕黄帝和中华民族的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一是奠宏基,德泽万世。二是扬正气,精神永存。惜下联结句平仄欠佳。
祭亭曾挂联
万里寻根,古柏千丛迎赤子;
亿民戴德,心香一炷祭黄陵。
词语形象生动,感情朴实真挚,上下联均从细节切入,继而扩至全景,展现出祭祖宏大场面。
中华姓氏祠堂
千秋归一本;
万派总同源。
祠堂在祭亭前东侧。无论哪个姓氏,追根溯源都是黄帝后裔,像河流万道总有源头。
轩辕庙门主联
开天辟地,始祖神圣通四海;
人文光辉,千秋万照遍九州。
庙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上联结句三处音步点均为仄声,格律有误。“千秋万照”一词稍嫌生僻。
轩辕庙门副联
人文初祖功德辉煌,冠盖群伦泽后世;
黄帝子孙团结自强,雄振华夏慰先灵。
辉煌/自强,皆平声,未交替;冠盖/雄振,皆仄声,未交替。辉煌/自强,结构各异对仗不工。泛泛而论,标语口号气息甚浓。
轩辕庙门边联
生息昌大,惠利千秋;
继天立极,垂泽万世。
上下联挂反了,宜调换一下。此联立足点高,气势浩大。千秋/万世,落点同为时间概念。按新声,息/天,同为平声,未交替。按古声,大/极,同为仄声,未交替。故存在新旧声混用之弊。
诚心亭门联
诚朝圣地人文祖;
心寄神州儿女情。
亭前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高19.3米,下围10.67米,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
“黄帝手植柏”。此联上下联首字嵌“诚心”。上联写“朝圣”,下联写“奉心”。语言通俗质朴,对仗工稳。
碑亭门联
广褒幅员三万里;
悠长历史五千年。
亭内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题写的“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祭词一首;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毛泽东亲笔撰写的祭文;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碑亭上联言空间之大,下联写时间之久。时空定位把黄帝陵的博大高深久远表露无遗。
人文初祖殿
祖功泽百世;
宗德润千秋。
门额上悬挂着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门联上联言黄帝盖世功业,下联言黄帝高深德行。词语浅显,言简意深。
轩辕殿南面主联
人文初祖功德辉煌,冠盖群伦泽后世;
黄帝子孙团结自强,雄振华夏慰先灵。
人文初祖殿后面经过祭祖广场就来到祭祖大殿轩辕殿,空出的圆盘屋顶能看见蓝天,2004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
轩辕殿南面副联
祭始祖继宏旨,重描九州画卷;
仰将来齐鼓乐,共创龙裔家园。
宏旨/鼓乐,皆为仄声,未交替;重描/九州,同为平声,共创/龙裔,同为仄声,未交替。若改为“共绘九州画卷”“同兴龙裔家园”,就顺畅了。
轩辕殿北面主联
生息昌大,惠利千秋;
继天立极,垂泽万世。
轩辕殿北面副联
拓土建邦,传四百兆胄裔;
开物成务,启五千载文明。
开物成务,语出《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物、务皆为仄声,未交替。四百兆/五千载,落点也为仄声,未交替。全联总体走向明确,用语豪放,气势贯通。
多年来黄帝陵景区十分重视楹联文化。景区主要殿宇门庭都悬挂楹联牌匾。每年清明节公祭大典都创作悬挂当年特定的会场祭联。2001年黄陵县举办的“桥山杯”黄帝陵诗词楹联大赛,参赛作品达50000件,盛况空前,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霍松林、贾平凹和陕西省楹联学会等评委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黄帝陵楹联书籍多有出版。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当代祭黄帝陵楹联集锦》。2003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世纪龙吟一一“桥山杯”黄帝陵诗词楹联大赛作品集锦》。
黄帝陵特别是轩辕庙刻挂楹联,总体印象是弘扬正能量,健康向上的,反映了中华儿女对黄帝的崇敬仰慕和怀念之情。但也有一些瑕疵:一是在对仗格律方面不符合特定要求。二是言辞空泛,没有史实,没有细节,没有形象思维,只有概念化的词语和慷慨激昂的标语口号,谈不上生动性、艺术性,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三是有几副楹联在不同建筑上重复使用,有随意化倾向,与庙堂庄重凝重场合气氛不符。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为国家级公祭场所,地位高,影响大,举足轻重。前来参加祭拜的海内外宾客中华文化造诣普遍较高。应该严把好楹联质量关。黄帝陵轩辕庙刻挂楹联必须保持高水准,对达不到这个高度的楹联应及时调整,提升档次,争取尽量符合高标准高质量,奉献出形象生动的楹联佳作,更加丰富黄帝陵文化内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