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骑兵--重甲骑兵与马镫

(2005-12-18 17:02:09)
标签:

杂谈

分类: Green Camp
重甲骑兵与马镫
    魏晋南北朝隋唐叫期是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史上继两汉骑兵兴盛之后的又一个大繁荣阶段。这主要表现为骑兵始终是中原地区军队中的第一主力,骑战成为当时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重甲骑兵的建设与运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马蹬的发明与使用使骑兵的战斗力得以更好的发挥,等等。
    自三国时起,与秦汉时期骑兵主要用于漠北漠南等边地作战不同的是,骑兵的作战地域主要转移到内地北方。三国时骑兵最为强盛的当数曹魏,其骑兵在军队中占有绝对主力的地位,曾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发挥过决定性的作用,所拥有的乌桓三郡“天下名骑”及曹纯虎豹骑那样的“天下骁锐”之实力,是蜀汉、东吴骑兵所无法比拟的。不过当时的骑兵尚未配备马蹬,这当然限制了骑兵战斗力的进一步发挥。西晋的兵种建设承袭曹魏而来,骑兵也为军中的主力,当时行军、作战,常以步骑配合,协同出征交锋,步、骑两者配合的比例大约在十比二三之间,骑兵数量虽较步兵为少,但却在步骑协同作战中处于主导地位。
    骑兵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这些政权是游牧民族入土中原所建立的,骑马善别为其所长,这就使得骑兵理所当然地成为其军队的主力。如前赵中央兵力近30万,后赵中央兵力50余万,主要均由骑兵组成;前秦苻坚南伐东晋,率“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骑兵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在战争中,动辄投入骑兵数万或十几万,最多时竟高达数十万,如北魏拓跋焘平定中原时,常动用骑兵十余万,最多时为40万左右,即可见骑兵数量之多,作用之大。
    隋唐期间,骑兵在军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常常在战争中扮演决定胜负的角色。唐初统一全国之战中,骑兵就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这从霍邑之战、虎牢之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唐代反击突厥、攻灭高昌、大破吐谷浑等战事,也处处显示了骑兵克敌制胜的神威。与之相应,当时的马政建设也十分发达,如北魏先后有规模宏人的4个官办畜牧场,经常储备战马数十万匹,以备军用。又如唐代前期,拥有战马“七十万六千,置八坊,岐、豳、泾、宁间,地广千里”,时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新唐书·兵志》)。
     当时骑兵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乃是重装甲骑兵的出现。所谓重装甲骑兵,就是人和马都披铁甲的骑兵,当时称“甲骑”或“铁骑”。这种骑兵具有较强的防护力和集团冲击力,在对没有装甲的轻骑或步兵作正面突击时,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重甲骑兵最早出现于三国,当时开始初步使用马铠,如官渡之战中,袁绍已拥有马铠300具;曹操与马超大战于潼关时,拥有铁骑5000,“精光耀日”。而十六国北朝时期,则是重甲骑兵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当时马铠大幅度增加。成批装备于骑兵部队。称为“具装铠”,使得重甲骑兵在整个骑兵部队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据记载,在当时的战争中,铁骑经常成千上万、甚至数万用于战场交锋。如石勒在襄国保卫战中,大败鲜卑段疾陆眷,击溃其骑兵5万之众。“枕尸三十余里,获铠马五千匹”,此战的铁骑数为骑兵总数的十分之一。石勒击破刘琨部将箕澹10万余众,获其铠马万匹,铠马数也占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南燕有步卒37万、“铁骑五万三千”,铁骑数占总兵力的八分之—,这些例子均表明铁骑的确已成为骑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大量应用于作战行动。
    铁骑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即人和马匹的负担过重,降低了骑兵特有的快速突击能力与机动作战能力。所以,这一时期各政权在重视发展重甲骑兵的同时,也亢分注重利用轻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常用它实施长途奔袭。这些轻骑兵常备有“兼马”,“马皆有副”,即每个兵士拥有战马两匹,在长途奔袭时可以两马互乘,从而保持进军的高速度、可迅速及时赶到预定战场,予敌以歼灭性的打击。进入唐代后,轻骑的地位与作用尤其受到重视,并逐渐代替了重甲骑兵的位置,这就对战法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迂回、奔袭更为普
 遍,战争的运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一时期骑兵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马蹬的发明与使用。已知最早的马蹬见于长沙西晋墓出土的陶俑,但为起上下踏脚作用的短蹬,用于实战的长蹬见于东晋时期制作的陶俑,而最早的长马蹬的实物则发现于辽宁一座北燕期间的墓葬之中。马蹬虽小,但对于骑兵的发展、骑战水平的提高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有了马蹬,骑士双脚便有了立撑点,可以用腿力完全控驭战马这便使双手均可用于战斗,同时骑手也可以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格架、击刺,便于使用长短兵器进行马上交锋;此外,双脚踩蹬,使人马完全台为一体,骑手便可完成马上站立、俯身、马侧藏身等以前不可能做到的战术动作,从而增强了骑兵的作战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