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用靖江美食祝福新年

(2012-12-30 10:35:27)
标签:

靖江美食

河豚

汤包

全羊席

祝福

我用靖江美食祝福新年

 

       说明:这几天加班,改做《靖江味》。2013年1月9日,靖江市委市政府到南京团拜,指定《靖江味》为礼品。选几幅照片、几段文字,祝福新年。

 http://s10/mw690/5466f4can0345b9c4bf29&690
     

 

 

 

 

 

 

 

 

 

 

 

 

 

 

 

 

 

 

 

 

 

 

 

      图片说明:靖江名菜·河豚鲍汁肉 

 

   对在南京的饭局,一向不积极。

    南京除了几样小吃,在菜肴上没有特色。外地风味涌入南京,并没有与南京融会贯通,而是各行其道;几道“民国菜”虽然有名,骨子里是借名人之名,菜还是简单了些。所以,南京的菜肴不少,但不如靖江的菜肴可口;南京的菜肴不错,但没有靖江的菜肴精致。

    我的看法可能有失偏颇。没办法,我的口味,被老家的美食宠“高”了、惯“坏”了,一览众山小。

    我在南京请客,不知道该去哪里。不像在靖江,随便到哪家馆子,坐下来,端上来的都是让人急不可待、垂涎三尺的美食。

    南京有几家借“靖江”之名开的饭店,我都去过,支撑的还是自己的特色,靖江菜的真谛并没有被掌握和化解。

    玄武湖外,玄武大道车管所附近的王家湾饭店,有一段时间做靖江菜不错。原材料从靖江来,厨师从靖江派。我常带人去。后来那里建了立交桥,成了交通要道,就不再去了。不知现在王家湾饭店还开不开,如开,不知口味如何。

    太平北路上,1912街区对面,有一家太和紫金大酒店。这可能是最接近靖江菜精髓的饭店了。饭店是靖江人开的,几道标志性的靖江菜做法也还地道。

    有一次,我在太和紫金大酒店请几位北京客人。他们狼吞虎咽,大彻大悟:这几年感情吃的靖江菜都是假的啊。

    靖江市有年底到南京团拜“在宁靖江人”的传统。最早是靖江市宣传部领导来,请“在宁文化名人”聚会。后来参加聚会的在宁人员范围扩大,靖江市党政主要领导都会来,向大家报告靖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展望来年。

    团拜地点,这几年都选在太和紫金大酒店。

    参加聚会的都是靖江人。一年一次,游子们等着正宗的靖江美食。所以马虎不得。食材从靖江带来,厨师从靖江带来。

    这一顿,是一只脚跨进靖江美食的门框了。

    一只脚还在在门外,因为水不是靖江水。而且,哪里来靖江的江海河汊之风、乡野田园之气?

    靖江美食就是这样,差一点都不行。


 http://s2/mw690/5466f4can7b674b1d5481&690         图片说明:靖江名菜·全羊席

     江人的幸福,落实在点点滴滴。这种幸福,不因为富裕而奢华,也不因为贫困而潦草。幸福的核,就是达观、释然。

    陈新宇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靖江建屋上梁的风俗——

 

    主梁就位后,上梁仪式进入高潮,作头师傅开始甩撒“抛梁团”。“抛梁团”是糕、粽、寿桃、糖果、花生等东西的总称。这时,新屋架下面已聚集了一大片抢“抛梁团”的人——四乡八邻的人早已打听到主家上梁的日子和时辰了。领班木匠一边吆喝,一边将“抛梁团”毫无目标地撒向下面的人群。于是人们乱作一团,纷纷抢捡。那年月大家都穷,连肚皮也吃不饱,故对“抛粱团”十分看重,连抛在地上沾满尘土的糕团也舍不得丢弃。抢“抛梁团”时高个子最讨巧,他看准抛下来的目标,伸手一抓一个准。再就是围布裙的人,抓住布裙下摆的两只角形成一个兜,“抛梁团”落兜的机遇很大,落到兜里的“抛粱团”就是自己的了……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是主人的梦想。当倾其所有,让梦想变为现实,自然喜不自禁,昭告天下。

    那些抛洒的糕团,如同漫天的喜雨,纷纷扬扬。这些既是对天地祖宗诚实的感恩,也是对乡亲邻舍实在的答谢,还是对遥远故土的真实告慰。大家看着高耸起来的房屋,吃着香甜的糕点,站在土地上的踏实感,油然而生。主人的意识就在这个时候夯实了,既有了立足之地,扎根生根,又有了屋顶和四壁,遮风避雨。

    人往高处走。

 

http://s7/mw690/5466f4can7b674dae03a6&690        图片说明:靖江名点·蟹黄汤包

 

    和刘亮程老师,同获第二届冯牧文学新人奖。那届获奖的有三个人,还有一位是毕飞宇老师。

    也就是那一届,莫言老师获得冯牧文学军旅作家奖。

    虽然我喜欢莫言老师《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被他诡异的故事、狂放的情绪和无羁的叙说所吸引,但见到他本人是第一次。很多人说莫言老师长得特别,甚至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并且把自己的相貌拉出来调侃,但是,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奖现场,我们嘀咕,认为他“是往大师上长的”。

    那次也是我第一次见刘亮程。我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话不多。当时,他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好评如潮。

    庞余亮老师调到靖江,文盛政通。有一次,他邀请远在新疆的刘亮程老师到靖江。刘亮程老师久居新疆,与靖江隔着几千里的路程,隔了那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风味。他这样写靖江的蟹黄汤包——

 

    靖江蟹黄汤包可算是美食中的美食,江南包子的登峰之作,薄嫩透亮如肌似肤的面皮,神秘诱人的汤馅,盛在盘中,晃悠悠的,像个活物。包内的蟹黄汤,透出一层红晕,感觉里面有一颗心在跳,有一波春潮在涌。对待这样的美味尤物,人的动作只有轻之又轻,柔之又柔。

    在靖江一天半时间,每顿都有蟹黄汤包等着我。每每遇到它,便埋怨上帝造人时把肠胃造小了,跟人的食欲不匹配,面对满桌美味,嘴还想吃,眼还馋,胃却没空间了。我回到新疆后,汤包的美味消化了,脑袋这才醒了过来。

 

    “汤包的美味消化了,脑袋这才醒过来”,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感觉。

    每一个食客,只要略有知觉,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体验,但不是每一个食客都能更好地表述出来。作家的体验,是帮每一个食客说话了。

    有一个朋友这样说靖江美食:看到一桌子的好菜,我只想哭。

    为什么?我问。

    即使一样吃一口,我也吃不下啊!朋友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