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学练水性太极拳(1)

(2013-07-10 08:58:1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性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一书,已经出版5年了。近日,出版方海南出版社正在考虑出版本书的第二版,问我本书还需要什么方面的修改。我觉得,本书第一版做得非常认真仔细,因此,除了修改其中个别的错字外,并不需要更多的修改。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已经引起太极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有数十篇公开发表的太极拳学术文章对此书内容进行了分析、引用、进一步阐述之。不过,由于本书内容博大精深,以太极文化的视野,站在水性太极拳的角度,触类旁通地涉猎道儒释道文化,以及书法、艺术、易学、人生智慧等诸多问题。初看好像没有次第,然千回百转、辗转往复之中,处处闪烁着如何抵达太极拳彼岸的智慧之光。

     不过,这种太极拳彼岸的智慧之光,并不容易照耀到一些太极拳初学者的身心中。因为,没有一定中华文化的底蕴以及对太极拳“舍得”功夫的体悟,一时半时,不容易理解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位读者阅读本书后,很是兴奋,千里迢迢到深圳来学水性太极拳,不过,令笔者和这个读者沮丧的是,15天下来,所学练的水性太极拳,并没有完全掌握,身体因为僵硬、拘谨,虽然动作招式学会,水性太极拳所独有的流体、气势、激荡、无为、无力的态势、心法,几乎一丁点都没有体现出来。笔者反思后,忽然觉得,应该好好探索一下,如何才能让更多人学练好水性太极拳。

    那么,到底什么是水性太极拳呢?如何学练好水性太极拳呢?

                      一、认识水性太极拳

    1、何为水性太极拳。水性太极拳亦称为王氏水性太极拳。王氏乃尊崇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意,加之王壮弘老师恰好也姓王,因而命名之。水性,即按照大自然水的性质、本性、本体来体认的意思,体认什么,体认、掌握太极的规律。拳乃掌握之意。

   2、水性太极拳的拳架,来自于杨式太极拳第3代杨澄甫先生的显传(杨式亦有秘传拳架,和显传拳架的区别很大)85式,通过王壮弘老师观察大自然水的运动状态和佛学、易学、儒学、道学、书法、文化等中华文化的象数理,而形成别开新意的拳架套路体系。

    3、水性太极拳有四大原则,用自身本具的重量(不用力的方式);舍己从人的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流动的柔软之变化万端的水性;点线面体超立体的整体思维。此四大原则乃水性太极拳区别用力、有为、自身僵硬、一维讲究进退往来开合等拳学体系之最大的不同之处。

   4、水性太极拳有三大基本功:十三总势庄(亦称之为川字庄)、面壁推墙功、鬆沉功(沙袋功)。不过,我在传播水性太极拳的时候,会视学练者的身体状况、练拳基础、理解力等等,逐渐编创出太极混化法、太极鬆腰乾坤手等帮助进入水性太极拳之门的一些太极功。

   5、水性太极拳是融通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的赞天化育的智慧拳、文化拳、学术拳、哲学拳、武拳文练拳。学练水性太极拳,对于鬆柔躯体、防身御辱、开启智慧,建立中国人的思维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莫大的作用。

                                 二、学练水性太极拳的思维准备

    1、学练水性太极拳,必须抛弃以前所学武学、以及太极拳的任何定义,不能用前人的任何定义来规范水性太极拳。因为,变动、流通、无为、无力、激荡、飘逸的水性太极拳,任何落入文字窠臼的要领、要求都不准确。如果能不先入为主的学练,则进步非常快;如果总用以前思维模式来揣摩水性太极拳,则进步得慢。

    2、反复阅读《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一书。本书是王壮弘师根据我等的基础而随圆就方的讲课整理稿,看起来没有次第,其实,几十万字,均是从中华文化的高度来谈太极拳的,处处不离萨达,因此,阅读本书,形式活泼,可从头到后的系统研读;可从中间开始阅读;可随意翻开一页读几句。读后,多加揣摩。本书不是教科书,而是因应听者(弟子)的水平从心所发之语,因此,揣摩的时候,关键要找到自己能理解的部分进行理解,暂时不理解的,先放下,多练拳,然后再悟之。也许有一天就会豁然开朗。

   3、本书多佛道儒之语,以及对太极拳论的深入探讨,这是因为王师乃大学者的缘故,因之,水性太极拳,是最适合文化人学练的文化拳。不过,由于当代人所授教育的偏差、不能贯通,所以,阅读本书,开始是会有一些阅读上的障碍。但是,只要战胜这种障碍,则阅读的愉悦,会让自己时时获得惊喜。几遍、十几遍、几十遍阅读之,很多人的体会是,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