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评传》(修订版)之《季子然》(2022年19月19日)

(2022-10-19 08:37:36)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论语·先进篇》:“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姬姓,季氏(季孙氏),名不详,字子然,春秋时期鲁国季氏族人,年龄应该比孔子小一辈。

季子然与孔子的对话时间应该在孔子归鲁以后,当时孔门弟子子路、冉求在季氏府中当家臣,所以与他有所交结。对话背景是鲁国君臣交恶,“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在公室与卿家的争权斗争中,以季氏为首的三桓贵族已经占据优势,他们把持国政,行使君权,管理国家,这种政治优势体现在季氏族人身上就是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从季子然与孔子的对话语气来看,他态度傲慢,自以为是,言语唐突,缺乏教养,他对孔门弟子不太友善,孔子对他也不留情面。两人对话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大臣”与“具臣”的身份区别问题。孔子认为,“大臣”是承担治国理政重任的政治人物,所以他们必须以正确的方法辅佐居上位者(“以道事君”),不会轻易放弃原则,曲意附和。如果居上位者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就会克忠尽责,勤勉为政;如果居上位者不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就会考虑个人去留问题(“不可则止”)。“具臣”则是为贵族私家服务的家臣,按照礼制规定,他们不得参与国政,也无需承担国家义务,所以他们不辨是非,没有原则,蝇营狗苟,专事奉迎,对自己有利则留,对自己不利则去。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子路、冉求在季氏府中谋事,充其量是季氏手下的“具臣”而已,然而季子然却唐突地向孔子求证“可谓大臣”问题,可见季氏族人的优越感确实有点儿过头了,所以孔子没有给他好脸色。

显然,季子然从孔子的回答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他又进一步向孔子求证居下位者是否应该绝对服从居上位者的问题,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是,子路、冉求是否应该绝对听命于季氏。孔子对此也毫不含糊,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弑父与君,亦不从也。”[]意思就是,子路、冉求与季氏虽然是上与下或主与从的关系,但是在诸多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父子君臣关系,如果违反这两种人伦关系的礼制规范,比如弑君杀父,不忠不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服从!

仅此一章,虽然不能完全了解季子然其人,但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傲慢而浅薄,粗鄙而无礼。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 《论语·先进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