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评传》(修订版)之《春秋诸侯及君夫人部分之概说》(2022年4月12日)
(2022-04-12 11:14:36)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周朝初年大封建,诸侯立国者七十有余,其中以姬姓为主。诸侯各国在封域之内又有许多在政治上保持相对独立的附庸小国(氏族部落),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然而到了西周末年,氏族之间不断融合,大国武力兼并小国,能够存续下来的诸侯方国已经为数不多了。
春秋时期,随着周朝王室统治地位不断下降,各国诸侯逐渐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他们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有的思想开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国力迅速增强,成为称霸诸侯的雄主,如齐桓公、晋文公等;有的消极保守,不思进取,不能顺应时势变化,只能勉强维持统治,成为碌碌无为的庸主,如齐简公、鲁昭公等;有的则昏庸无道,纵欲享乐,厚敛于民,国力不断衰退,成为祸国殃民的昏主,如齐庄公、卫出公、鲁哀公等。
孔子晚年曾参与编修《春秋》,所以他对春秋诸侯的生平事迹比较了解,不过在《论语》中仅言及十二位诸侯国君和两位君夫人。他在对各国诸侯做出评论时出言非常谨慎,有时只有一句话几个字,但是却非常精准,比如他评价齐桓公是“正而不谲”,评价晋文公是“谲而不正”(《论语·宪问篇》)。“正”与“谲”之间的转换,把他的政治立场和史学观点完全表达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