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2021年2月27日)

(2021-02-27 10:27:07)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明器(冥器)是古人安葬死者的随葬器物,因此制作明器是丧葬之礼的一个重要内容。早期丧家都用草扎的人物、家畜或陶制的日用器物来做明器,这些明器并不具有实用功能,所以孔子说:“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意思就是,这些制作明器的人懂得丧葬的道理,随葬器物只具有象征意义,并不具有实用性。后来周朝礼制败坏,奢靡之风渐甚,丧家为了彰显死者生前的显赫和荣耀,改用木制的人偶、禽兽或陶制的车船、工具、兵器以及建筑物等来做明器,孔子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说:“太可悲了!埋葬死者,却用活人使用的器物来随葬,这种做法就类似于用活人来殉葬!随葬器物之所以叫明器,是因为生者把死者当作神明来侍奉,活在世上的人与入土安葬的神明是不同的。古时候人们用泥做的车、草扎的人随葬,以此来表达人对神的敬意,这是制作明器的初衷,即所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孔子认为,用草扎的人形和泥做的车模随葬是人心善良,而用雕刻得惟妙惟肖的木制人偶随葬则是违反人道,所以他口气严厉地说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就是,开始用木偶来殉葬的人大概会断子绝孙吧,因为这些木制人偶与人形很像!

儒者以帮人操办丧事为业,因此必须在死者与生者之间维持一个比较恰当的度,既不能过度奢华,以死害生,又不能过度简朴,丧不致哀。所以孔子对于制作明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送葬死者而确认死者毫无知觉,这是不仁慈的,也是不应该的;送葬死者而确认死者还有知觉,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应该的。所以随葬器物不应该具有实用功能,竹器不编边缘,瓦器不加光泽,木器不修雕饰,琴瑟张弦而不能弹,竽笙有形而不能吹,钟磬具备而不设挂架。这些有形而无用的器物叫做明器,明器的意义是把死者当作神明来侍奉,所以就必须与活人的器物有所区别。”

(《礼记·檀弓上、下》)



[] 《礼记·檀弓下》。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