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在卫相礼》(2021年1月4日)
(2021-01-04 15:05:47)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卫国大夫司徒敬子去世了,孔子当时人在卫国,他去吊丧,看见丧礼执行得很不规范,他的家人哭得也不悲伤,于是没有等他们哭完就提前离开了。
卫大夫蘧伯玉知道孔子精通丧葬礼仪,既然孔子已经来到丧礼现场,不如趁机请孔子来主持司徒敬子的丧礼,也好让卫人好好观摩一下,于是他对孔子说:“卫国风俗鄙陋,不懂丧礼规制,不知能否劳烦您来主持司徒敬子的丧礼?”
蘧伯玉是卫国贤君子,与孔子关系很密切,所以孔子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孔子先让人在室中挖了一个坑,把床架在坑上面,然后为死者净身,净身的水正好流入坑中,接着他又让人把炉灶拆了,用灶砖把死者的双脚垫起来,这样便于在床上为死者穿衣穿鞋。出葬的时候,孔子让人把宗庙的西墙拆开一个豁口,这样就可以绕过庙门西面的行神之位,直接把灵车拉出大门。送葬的人到了墓地,孔子要求所有的男人面向西站立,所有的女人面向东站立,尸体下葬之后,堆好坟堆就可以返回了。这些丧葬礼仪都是殷朝时期的规制,孔子完全按照这种规制来主持司徒敬子的丧葬之礼。
子游事后问孔子道:“懂得礼仪规制的人是不会轻易改变原有的丧葬习俗的,卫人是周人之后,卫康叔的后裔,然而您却改变了周人的丧葬习俗,用殷人的丧葬习俗来主持司徒敬子的丧葬礼仪,这是因为什么呢?”
孔子答道:“我做的不像你说的那样,我主持丧葬礼仪只遵从礼仪简朴的原则。”
不同的历史时期,丧葬礼仪习俗亦有所不同,孔子在执礼过程中并没有拘泥于哪朝哪代,而是崇尚简朴,这种开明务实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礼记·檀弓上+檀弓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