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子产不毁乡校》(2020年12月30日)

(2020-12-30 10:25:06)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子产,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子美),春秋时期郑国公室贵族,郑穆公之孙,郑司马子国之子,郑简公、定公时期担任郑国执政国卿。

子产在政治上崇尚礼治主义,他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在为政实践中,他主张实行“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为政策略[],“宽”是以道德教化为基础的礼治,“猛”则是以刑罚威慑为基础的法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为政风格上,他开明务实,关爱民生,不毁乡校就是他关爱民生的典型事例。

乡校是古代设立在乡一级的教育机构[],乡民在空闲的时候聚集于此,接受教育,有时有人也会利用这个公共场所散布一些对执政者不利的诽谤言论,因此郑国大夫然明向子产建议道:“应该立即取缔这些乡校,禁止谤言。”

子产说:“为什么要关停乡校呢?乡民早晚闲暇时可以到乡校来游习讲学,议论国政是非得失,执政者正好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民情民意。如果乡民们对现行的施政措施表示满意,我们就继续推行;如果乡民表示反对,我们就认真研究,主动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校就是为政者的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取缔呢?我听说,虚心接受善意的批评意见才能平息怨恨情绪,用强制手段禁止人们发表意见就会加深怨恨,得不偿失。乡民心中的怨恨情绪就像不断上涨的河水一样,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怨恨情绪日积月累,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就像洪水决堤一样,必将造成巨大损失!如果允许乡民平时在乡校自由发表反对意见,宣泄心中的怨恨情绪,我们及时进行疏导,化解矛盾与分歧,就像引导河水缓缓流出一样,国家就不会爆发重大危机。”

子产不毁乡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郑国执政者的民主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宗法体制下,这种做法必然会受到贵族群体的质疑,甚至有人批评子产“不仁”,所以孔子后来在评述此事时辩护道:“从子产不毁乡校这件事情来看,如果人们说子产不是一个仁爱之人,我是不相信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子产不毁乡校是“不仁”,孔子则不认同这种观点,因此做出了否定之否定,但是这并不代表孔子认同子产做到了“仁”,因为“仁”的道德境界是“爱人”,而子产只做到了“惠人”[]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家语·正论解》)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论语·宪问篇》:“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