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杀人亦有礼》(2020年12月14日)
(2020-12-14 14:45:57)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卒,楚昭王立,楚国政局动荡不安。次年春天,吴王僚趁机发兵攻打楚国,吴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率军包围了楚地潜邑(今安徽霍州东北),楚国也兵发两路驰援潜邑,两军在穷邑一带(今安徽霍州西南)展开激战。
在吴、楚两军交战中,吴国军队节节败退,楚国工尹商阳(寿)指挥战车追赶败军,为他担任御者(车右)的是陈弃疾。商阳的战车很快就追上了吴国的败兵,然而商阳却迟迟不愿引弓射箭,陈弃疾对他说:“追杀吴军是楚王的命令,不能怠慢,您可以引弓射箭了!”
在陈弃疾的一再催促下,商阳慢慢从弓囊之中取出弓,然而却引而不发。
陈弃疾又催促道:“大人,您可以放箭了!”
商阳终于放箭射杀一个吴兵,随即就把弓收回弓囊。
陈弃疾驾驭着战车继续追赶,不久又追上几个吴国的败兵,他催促商阳赶紧放箭,商阳再次引弓射箭,又射杀两个吴兵。
商阳每射杀一个吴兵,都要下车亲自去把死者的眼睛合上。
商阳连续射杀三个吴兵后,就命令陈弃疾停止追赶,他说:“我们这些人身份低微,上朝表功时没有坐的位置,庆功宴会也没有资格参加,射杀三个吴兵就可以交差了,没有必要穷追猛打,再射杀更多的人了。”
孔子听说此事后评论道:“礼的作用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战场上杀人也要心怀怜悯,讲求礼仪,不能赶尽杀绝,滥杀无度,因为杀人亦有礼。”
子路完全不能接受孔子所谓“杀人之中,又有礼焉”的说辞,他气呼呼地质问孔子道:“为人臣者首先应该恪守君臣之礼,无条件地服从国君的命令,在战场上理应奋勇杀敌,死而后已。您怎么能称赞不执行国君命令、对敌人手下留情的工尹商阳呢?”
孔子有些心虚地说:“对,你说得很对。不过,我只是取工尹商阳有不忍杀人的仁慈之心而已。”
杀人亦有礼,听起来有点荒唐,但是孔子确实是这样认为的。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礼记·檀弓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