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与鲁哀公论大礼》(2020年11月25日)

(2020-11-25 11:28:31)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孔子归鲁后被奉为“国老”,这是一个参政咨政的虚职,不需要直接参与国家政务,但是需要经常向鲁哀公提供咨政意见。根据史书记载,孔子与鲁哀公共有三次重要会面(三朝),两人谈话内容非常广泛,大到治国理政,小到穿衣戴帽,相关内容被收录在《孔子三朝记》中(此书隋唐以后亡佚),《礼记》《大戴礼记》中也有比较完整的记载。

孔子第一次朝见鲁哀公,鲁哀公问他道:“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大礼’吗?为什么那些有身份的大人谈起礼来就格外恭敬、慎重?”周朝礼制的内容非常繁杂,包罗万象,大到国家政治制度,小到百姓日常生活,但是礼制的精神则是一以贯之的。鲁哀公所问的“大礼”就是礼制的精神实质,即所谓“礼之本” []

孔子答道:“我只是一个身份普通的小人物,没有资格谈论‘大礼’。”春秋时期,礼制是为了规范贵族言行而设置的,所以礼是贵族阶层的专属话题,身份普通的庶人是没有资格谈论的,《礼记·曲礼上》中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鲁哀公说:“不不不,您还是给我解释一下吧。”

孔子端正坐姿,严肃地答道:“我听说,礼在民众生活中是最重要的规矩或法度,人人都必须严格遵从。礼的作用是无处不在的,没有礼,人们就不能有节制地事奉天地神灵;没有礼,人们就不能辨明君臣、上下、长幼的身份和地位;没有礼,人们就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等人际交往中的亲疏关系 []。这就是有身份的大人为什么谈起礼来就格外恭敬、慎重的原因。古时候有身份的大人自觉遵从礼制,并以此来教导民众谨守规矩,敬奉在上位的大人,这样社会就会井然有序,国家治理也就易如反掌了。礼制秩序建立了,在上位的大人可以再通过置办雕镂的礼器、彩色的礼服等形式来进一步推行礼教。民众接受了礼教之后,在上位的大人还可以通过规定居丧的期限、鼎俎等祭器的规制、活畜和干肉等祭品的置办、修建氏族宗庙等具体事项来按季度祭祀祖先,通过祭祖来明确和强化宗族中辈分、长幼、亲疏等排序关系。宗族中的各种关系排序确定后,还要教导族众安居乐业,衣着朴素,饮食简单,居所不求宽大,车乘不求奢华,生活器具不求精美,有好东西要学会与人分享。过去在上位的大人就是这样来行礼的。”

鲁哀公继续问道:“那么现在在上位的大人为什么没有像古人那样来推行礼教呢?”

孔子答道:“现在在上位的大人贪得无厌,道德败坏,他们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仅侵害国家利益,还对民众无休止地索取。这些人自己都不能遵从礼制,怎么可能对民众实施礼教呢!”

孔子每当谈起礼来就义愤填膺,痛心疾首,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礼制已经彻底败坏。

(《礼记·哀公问》《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



[] 《论语·八佾篇》:“林放问礼之本。”

[]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