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与鲁哀公论为政》(2020年10月29日)
(2020-10-29 16:29:52)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为政就是当政者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手段对国家进行管理,进而实现有效统治。孔子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对于为政问题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相关言论在儒家经典中多有记载,如“为政以德” []、“为政在人”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这些言论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值得深入系统的研究。
把政治制度与宗法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宗法关系来解决政治问题,这是孔子论述为政问题的一大特点。鲁哀公在向孔子请教如何理解为政问题时,孔子首先强调的是国君正身的重要性,因为一国之君不仅是政治领袖,也是氏族宗主。国家实行政治统治,主要依靠发布行政命令,做到令行禁止;然而宗族实行自治管理,则需要言传身教,率先以正,宗主必须发挥表率作用,这是由当时社会政治与宗法的二元体制所决定的。
鲁哀公接着问道:“那么为政有什么具体措施呢?”
孔子答道:“为政如同治家,要善于把夫和妻顺、父慈子孝的氏族精神延伸到政治领域,这样就能做到君严而臣恭,国治而民安了。”
鲁哀公说:“我在这些方面似乎做得不太好,您能否再给我具体讲一讲?”
孔子说:“古代帝王为政,以发扬氏族仁爱精神为要务;发扬氏族仁爱精神以遵从礼制为要务;遵从礼制以态度恭敬为要务;态度恭敬以大婚迎娶为要务;大婚迎娶则以盛装亲迎为要务,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至亲至爱之情。所以国君大婚必须盛装亲自迎娶,这是为政最重要的政务。”
国君为政不仅与盛装迎娶有关,而且还是为政之要,鲁哀公对此一时难以理解,于是问道:“您说的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把盛装迎娶作为为政之要,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孔子神情严肃地说:“婚姻大事是合二姓之好,继万世之嗣,这是事关天地和谐、社稷安危、宗庙存续的大事。天地不和,则万物不生;婚姻不合,则社稷不安;子嗣不继,则宗族不兴。这些难道不是为政的头等大事吗?”
鲁哀公略有领悟,他愧疚地说:“我实在是见识短浅,要不然也没有机会听到您的教诲。请您不要在意,请继续解说。”
孔子说道:“国君为政,还应大力推行礼治,对内要恪守宗庙礼制,这样就可以祭祀天地鬼神;对外要整饬言行规范,这样就可以维护尊卑秩序,所以周朝礼制是为政的根本遵循。”说到这里,孔子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夏、商、周三代帝王当朝为政都是从盛装迎娶、敬爱婚配开始的,因为婚配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必须敬爱,儿子则是传继氏族后嗣的人,也必须敬爱。道德高尚的君子对任何人都敬爱,尤其敬爱自己的身体,因为自己的身体是对他人实施敬爱的主体,没有自身就没有敬爱,没有敬爱就没有亲情,没有亲情就没有一切。敬爱自己的婚配、儿子和身体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然而古代明君圣王为政,却能把这种敬爱自己的婚配、儿子和自身的亲情发扬光大,延伸到所有人的婚配、儿子和身体,这样就可以实现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了。”
鲁哀公接着又向孔子请教了敬身、成亲、成身等问题,孔子都一一作出解答。
鲁哀公对孔子的解说非常满意,但又有所顾虑,他说:“您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但是我担心今后难以做到。”
孔子有关为政的论述能对鲁哀公到起多少作用?这确实无法评说,因为氏族宗法制已经逐渐解体,历史是不会回到过去的。不过孔子只是在履行臣属的义务,得到鲁哀公的认可,他就心满意足了,所以他宽慰道:“君主能说这样的话,就是为臣的福事了。”
(《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