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勿殇嬖僮汪踦》(2020年10月26日)

(2020-10-26 16:17:52)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古时称未成年人夭亡为殇。殇有长殇、中殇和下殇之分,通常年龄在十九至十六岁之间去世称作长殇,年龄在十五至十二岁之间去世称作中殇,而年龄在十一至八岁之间去世则称作下殇 []。《礼记·丧服小记》:“丈夫冠而不为殇,妇人笄而不为殇。”这就是说,男子没有举行过冠礼,女子没有举行过笄礼,他们死后就不能按照成年人的丧葬之礼来办理丧事,而应该按照未成年人的殇礼来办理丧事。殇礼相对简单,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不需要服丧服,腰绖也不需要缠结后下垂,即所谓“丧未成人者,其文不缛”。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大举进犯鲁国,齐军兵分两路,长驱直入,直抵鲁都曲阜城下。为了抵御入侵之敌,鲁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战争动员,号召国人上阵御敌,保家卫国。两国军队在曲阜城郊展开激战,战事异常惨烈,史称郊之战。

两军激战之时,鲁国公室贵族公叔务人在城中遇见一个从战场上跑回城堡中歇息的人 [],只见那人背负着一根木杖,疲惫不堪地倒地而坐。公叔务人感慨道:“国家的徭役虽然很多,赋税虽然很重,但是这些普通的国民在国家危难之时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抵御入侵之敌。然而我们的贵族大夫却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士人也不能为国家尽忠效死,这样怎么能保全国家和社稷呢?既然我已经放出了誓死的豪言,那么我就应该履行诺言,战死沙场!”

公叔务人回到家后,带领着身边的一个叫汪踦的未成年侍童共同驾乘一辆战车冲向郊外,后来两人都英勇地战死在战场。

公叔务人和汪踦为国战死的事迹感动了鲁国人,国人在为他们办理丧事时打破了礼制规定,没有用未成年人的殇礼来安葬汪踦,而是用成年勇士的丧礼来隆重地安葬了他。

孔子此时还没有回到鲁国,后来有人就此事征询他的意见,孔子非常明确地说:“汪踦虽然尚未成年,但是他能够像一个真正的成年勇士一样手执干戈上阵杀敌,为了保卫国家不惜战死,所以国人破格用成人的丧礼来安葬他,这没有什么不妥的。”

孔子不是拘泥于礼仪繁琐细节的人,为了国家和社稷的大义,礼制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权变。

(《左传·哀公十一年》《礼记·檀弓下》)



[] 《仪礼·丧服》。

[] 著者按:公叔务人为鲁昭公之子,此时已年近古稀。《礼记·檀弓下》中记为公叔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