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亢仓子视听不用耳目》(2020年8月26日)

(2020-08-26 15:46:29)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陈国有一个大夫,他在出访鲁国期间私下去拜会了三桓贵族叔孙氏,叔孙氏对他说:“我们鲁国有一位圣人。”

陈国大夫问道:“您说的这位圣人是孔丘吧?”

叔孙氏说:“是的。”

陈国大夫又问道:“请问孔子有什么天赋异禀吗?”

叔孙氏说:“我听孔门弟子颜渊说,孔子虽然身在尘世,却能无所用心,故而心境恬静,德行高深。”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在陈国淹居数年,但是陈国君臣对他并不友善,甚至还发生在陈绝粮的事情。叔孙氏当着陈国大夫的面把孔子誉为圣人,显然带有让对方难堪的意思。

陈国大夫也不甘示弱,他说:“我们陈国也有一位圣人,您没有听说过吧?”

叔孙氏好奇地问道:“请问您所说的这位圣人是谁?他有什么天赋异禀?”

陈国大夫说:“我说的这位圣人是老聃的得意门生亢仓子,他得到了老聃的真传绝学,能够用耳朵‘看’、眼睛‘听’。”

亢仓子春秋时期的一位得道高人,姓庚桑,名楚,陈国人,他曾师从老聃学道,《庄子》中有相关记载:“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 []“偏得”是一个明褒暗贬的词,意思就是,亢仓子学道不精,难成大器。

叔孙氏后来把陈国大夫的话告诉了鲁侯,鲁侯听了十分惊奇,立即派人以上卿之礼聘请亢仓子。

亢仓子接受了鲁侯的聘请来到鲁国,鲁侯亲自接待他,并谦卑地向他请教“耳视而目听”的问题。亢仓子回答道:“那些都是坊间以讹传讹。我能做到不用耳听或不用目视,但不能做到用耳‘视’或用目‘听’。”

鲁侯好奇地说:“这样也很神奇了!您是怎么做到的?能否说给我听听?”

亢仓子答道:“我们知道,人们通常都是通过耳目等器官来感知事物的,然后再通过内心来认知事物,而我能够做到身体感知和内心认知合二为一,即所谓‘视听不用耳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视听不用耳目’呢?首先要做到‘体’与‘心’相合,然后做到‘心’与‘气’相合,再做到‘气’与‘神’相合,最后还要做到‘神’与‘无’相合。一旦人的修养达到‘无’的境界,就可以不用耳目等身体器官来感知世界了,即使远在八荒之外,只要用心感知,就近如眉睫之间了。达到这个境界后,如果有人想来干扰我,不论远近,我立刻就能知道,我也不知道这是我身体的四肢七窍感知的,还是心腹六藏察觉的,我只知道‘我知道’而已。”

“体”、“气”、“神”、“无”都是道家修身的特有概念,总体要求是排除杂念,放空内心,让精神处于一种虚无状态,这样才可以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进而达到不听而听、不视而视、不思而思、不为而为的理想境界。

亢仓子的这番言论高深玄妙,似有还无,鲁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当有人问孔子时,孔子却笑而不答,其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内容。从师承关系来说,孔子与亢仓子都曾师从老聃学道,然而两人从老聃学说思想中各取所需,背道而驰,孔子“适周问礼”而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亢仓子则“偏得老聃之道”而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因此这两个人无论如何是走不到一起的。

 

        (《列子·仲尼》)

 



[] 《庄子·庚桑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