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太宰应无恙》(2020年7月20日)
(2020-07-20 15:11:17)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太宰是吴国太宰伯嚭,他原本是楚国大夫,因遭到楚国令尹子常的追杀而逃亡吴国。伯嚭投奔吴国后,在伍子胥的大力举荐下,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官职一路升迁到太宰,故又称太宰嚭或宰嚭。伯嚭为人贪财好色,嫉贤妒能,他为了独揽朝政,谋取私利,竟然谋害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伍子胥。此后他又与越国暗中勾结,出卖吴国利益,放走了最危险的敌人越王勾践,为越灭吴埋下了伏笔。总之,伯嚭在历史上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奸臣,背负万载骂名。
孔子与太宰伯嚭并没有直接交往,但是两人通过子贡从中传递各种信息,彼此对对方都很了解,可谓知根知底。
根据各类记载推测,子贡曾到过吴国,与伯嚭也有过交往。伯嚭曾向子贡打听孔子的情况,子贡把孔子吹嘘成一个承载上天使命的圣人 [],伯嚭又让子贡具体评价一下孔子,子贡则把孔子比作物产丰富的大山林,百姓进入山林之中可以各取所需,有求必应 []。当然,孔子也从子贡那里得到伯嚭的许多信息,对他的为人有所了解,甚至对他的前途和命运也有比较清晰的预判。
有一次,子贡在孔子身边侍坐,他告诉孔子一个关于伯嚭的小道消息:“听说吴太宰伯嚭死了。”
孔子当即说:“这个消息不准确,伯嚭不可能死的。”
子贡坚称这个消息属实,而孔子则坚持自己的判断。
子贡后来起身行再拜之礼,恭敬地问道:“您是怎么知道伯嚭没有死的呢?”
孔子说:“伯嚭是上天派来完成毁灭吴国的使命的,吴国现在还没有灭亡,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所以上天是不会让他死的。”
不久后,果然从南方传来消息:伯嚭仍然没病没灾地活着。
对于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孔子也能做出准确判断,这种知人的功力是子贡等弟子在短时间内难以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