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子路问治国何为先》(2020年6月3日)

(2020-06-03 14:48:52)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孔子授徒,基本是不问不答,弟子问得越多越精,他就答得越多越精,所以学业精进的弟子都善于提问,如子贡、宰我等。子路并不善问,因为他不擅长理性思考,不过他偶尔也会灵光一现,提出一些颇有深度的问题。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道:“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做什么?”

孔子随口回答道:“治国者首先应该尊贤而贱不肖。”“尊贤”是尊重贤人,“贱不肖”是鄙夷不肖之人。

子路接着问道:“我听说晋国的中行文子已经做到了尊贤而贱不肖,然而他最终还是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子路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思考。中行文子,即荀寅,晋国中行氏世袭贵族,晋定公在位时期为晋国六卿之一,他与晋国的范氏联手攻打赵氏,后被赵氏打败而出奔鲜虞,史称这一历史事件为“范、中行氏之乱”。从政治立场来看,中行文子思想开明,敢于突破传统,锐意改革,孔子的政治立场则相对保守,因此他对中行文子的总体评价偏于负面:“中行文子倍(背)道失义,以亡其国;而能礼贤,以活其身。”[]显然,孔子在政治上对中行文子是不认可的,特别是关于晋国铸刑鼎之事,孔子曾对他提出尖锐批评:“范、中行氏其亡乎!中行寅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

对于子路提出的新问题,孔子不得不认真作答,他说:“中行文子尊贤而不能用贤,贱不肖而不能去不肖,贤良之人知道自己得不到任用而怨恨他,不肖之人知道自己受到鄙视而仇恨他。国内都是怨恨和仇恨他的人,国外敌对势力又虎视眈眈地聚集在郊外,在内忧和外患的双重压力下,中行文子能不灭亡吗?”

尊贤而贱不肖只是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姿态,而用贤而去不肖才是治国者应该付诸行动的良策。这一观点是经过子路一再请教后,孔子才阐述清楚的。

 

     (《说苑·尊贤》《孔子家语·贤君》)

 



[] 《孔子家语·辩政》。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