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子路以金赎颜雠》(2020年3月28日)
(2020-03-28 13:59:24)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为了维持自己的清誉,每到一处都要选择名声好的主家,比如在齐国选择住在高昭子家,在陈国选择住在司城贞子家,在卫国则选择住在蘧伯玉家,这些人在本国都是受人尊敬的正人君子。
颜雠是卫国知名的贤君子,《孟子》中记为颜雠由 [],《史记》中则记为颜浊邹 [],孔子去鲁适卫期间,经子路介绍,最先选择住在他家,可见其为人是得到孔子认可的。
颜雠与子路有一点亲戚关系(子路妻子娘家的亲戚),但是两人意气相投,相与为友,所以孔子住在他家中得到了悉心照顾,子路对他也非常感激。后来颜雠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受人诬陷入狱,即将被处以死刑。子路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卫国与刑狱官交涉,表示自己愿意用赎金来为颜雠抵罪,刑狱官答应了子路的请求。子路又匆忙赶回鲁国筹措赎金,孔门弟子纷纷捐助,很快就筹集到所需赎金,子路紧接着再赶往卫国缴纳赎金,营救颜雠。
子路为颜雠筹措赎金的事情在鲁国引起一些人的关注,他们认为子路动机不纯,携有私心,有人挑衅地问孔子道:“子路接受众人的募捐来救赎自己的亲戚,这样做恐怕不符合道义吧?”
孔子答道:“子路募集捐助来救颜雠,纯粹是出于朋友道义,而非亲戚私情,子路的朋友也出于道义而积极捐助,这种行为难道不符合道义吗?因为吝啬金钱而不愿援手救人,这种事情就连普通人都做不出来,何况子路的同门友朋呢?《诗经·秦风·黄鸟》中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思就是,秦国民众愿意用自己的一百次生命来救赎‘三良’ [],这种义举难道不值得尊重吗?同样,子路现在为了救赎朋友而四处奔走,孔门弟子自觉自愿地捐出金钱,他们的行为难道不值得称赞吗?看来你对于朋友之情、君子之义完全不了解!”
孔子平时为人宽厚、谦和,与人说话也比较客气,但是这次他老人家确实动了肝火,说话的口气非常严厉,因为颜雠是孔子敬重的贤君子,而且问话者来者不善,直接向孔门弟子发起挑衅,所以孔子不得不针锋相对,努力维护孔门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