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2020年3月1日)

(2020-03-01 15:38:53)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孔门弟子,秉性各异,子贡重利,不仅出仕求禄,还在各国之间倒卖货物(货殖),从中获利,家累千金;颜渊则甘守清贫,箪食壶饮,每日诵诗鼓琴,自得其乐。

孔子见颜渊生活过于清贫,就关切地对他说:“回,你过来听我说道说道!虽然你现在经济拮据,地位卑微,但是你的才华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你为什么不出仕为官呢?这样起码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奉禄,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颜渊答道:“我不愿意出仕为官。虽然我家境贫寒,但是在外城尚有五十亩农田,每年的收成足以让家人喝上稠粥;在内城也有十亩良田,每年种植一些桑麻,足以让家人穿上衣服。而我自己每天读书诵诗,习礼作乐,生活很充实,心情也很愉悦。说实话,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只要能跟着您学习各种做人修身的道理,心里就会感到无比快乐和满足。”

颜渊的清高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的道德修养确实已经达到如此境界,所以孔子对他青睐有加,刚才又听到他关于不愿出仕为官的一番表白,对他就更加赏识了。其实,颜渊不愿意出仕为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与鲁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孔子一贯倡导,政治清明之时每一个弟子应该积极求仕,有所作为,在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同时,也要让自己的生活富足起来;政治混乱之时就应该淡泊名利,坚守清廉,坚决不与世俗势力同流合污。他多次明确表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鲁国当时正处于“邦无道”的混乱状态,礼制崩坏,君臣错位,忠良弃用,小人当道,所以颜渊宁愿选择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也不愿意与那些道貌岸然的权贵为伍。不过,由于这个话题过于敏感,所以颜渊当着孔子的面并没有把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全部说出来。

孔子当时心情十分复杂,既有怜惜,也有欣慰,还有几分莫名的惆怅和失落,他心情沉重地说:“颜回的想法很好,值得大家好好学习!我以前听人说过三句话:‘知足者不以利自累,审自得者失之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当时我对这三句话印象并不深,理解也比较肤浅,虽然后来会时常想起,并反复思考,但是总觉得仍然没有理解到位。刚才听了颜渊的一番表白,再结合他平时对生活一贯持有积极向上、乐以忘忧的态度,我突然有所领悟:只有知道满足的人才不会受物质利益拖累,只有分得清利害得失的人才不会担心亏损和失去,只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才不会为自己的地位卑微而愧疚。”

在礼制崩坏的年代,以血统定尊卑的传统已经被打破,平民阶层可以通过财富积累来改变身份和地位,因此时人道德沦丧,竞相敛财逐利。孔子并不排斥财富,但是他也不鄙视贫穷,更不会因为贫穷而感到羞耻。在孔子看来,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不是像颜渊这样坚守道德底线的贫寒之士,而是那些疯狂攫取不义之财的暴富之人。

 

      (《庄子·让王》)



[] 《论语·泰伯》。

[] 《论语·宪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