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游方之外与游方之内》(2020年2月20日)
(2020-02-20 11:10:37)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新兴阶层迅速崛起,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许多新变化,新思潮、新观念层出不穷,对传统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当时社会上有许多年轻士人热衷于异端邪说,他们追求时尚,标新立异,思想激进,行为怪诞,让人无法接受。
鲁国当时就有三位这样的年轻人,子桑户、孟子反 []、子琴张 []三人的思想观念和情趣爱好相同,他们不约而同地说道:“有谁能相交于无形之交往、相助于无形之帮助?又有谁能登天遨游于云间而忘记时间和生死?看来只有我们三人能达到如此境界。”说完三人相视而笑,心领神会,于是就结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过了没多久,子桑户突然去世了,尚未下葬。孔子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让子贡到他家去帮助办理丧事。子贡到子桑户家里一看,孟子反和子琴张都在,他们一个忙着编曲,一个忙着弹琴,两人一唱一和道:“子桑户呀子桑户!你已经返璞归真,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却还留在人世间呀!”
子贡见状急忙上前问道:“我冒昧地请教,你们面对死者高声歌唱,这样合乎礼仪吗?”
孟子反和子琴张相视而笑,鄙夷地说:“孔子门下怎么有人能懂得礼仪的真实含义呢!”
子贡虽然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但是遇到这种与自己思想观念截然不同的人竟然也无言以对,他回去后告诉孔子说:“这些人真是无法形容!他们摈弃传统,藐视道德,玩世不恭,放浪形骸,自己的朋友去世了,不仅毫无悲伤之情,反而面对死者放声歌唱。这些人真是无法形容!”
孔子对此则比较淡定,因为他与此类人物有过交流,对他们的思想观点也比较了解。他用“游方之内者”与“游方之外者”来区分彼此在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所谓“方”,是“六方”或“六合” [],具体是指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向,代指现实世界。“游方之内者”就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而“游方之外者”则是超脱现实世界的人,他们生活在一个主观臆想的世界里,思想行为完全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和限制。
孔子对子贡说:“你遇到的那几个年轻人与我们不同,他们生活在六方之外,而我们生活在六方之内。六方之外和六方之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可相提并论。刚才我让你去帮助他们办理丧事,这说明我孤陋寡闻!生活在六方之外的人与造物者(道)共生并存,遵循的是天之道,所以他们把人活着当作一种负担,就像身上多余的赘肉毒瘤一样,把人死亡当作一种解脱,就像除去身上的脓疮一样。假如人们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生与死或先与后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万物,那么物与物或人与人之间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如果从造物者(道)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万物,那么物与物或人与人之间都是同一属性,肝与但没有差别,耳与目也无需分辨。世界万物循环变化,周而复始,谁能分得清生与死、辨得明真与假?所以那些生活在六方之外的人整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对于六方之内的事情麻木不仁,漠不关心,他们怎么可能受世俗之礼的约束而装模作样地取悦于世人呢?”
子贡的悟性很高,他知道孔子不可能成为“游方之外者”,但是他想进一步了解“游方之外”的具体方法,于是故意试探性地问道:“那么您愿意选择生活在六方之内,还是六方之外?”
孔子说:“我已经没有机会生活在六方之外了,因为上天不怜悯我,让我在人世间终日奔波劳累!不过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愿意和你一起享受六方之外的生活。”
子贡问道:“请问在六方之外生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孔子说:“鱼靠水活,所以只要挖渠供水,鱼就可以优哉游哉地活着;人靠‘道’生,清静无为是‘道’的根本属性,所以只要保持心性恬淡,无所作为,人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六方之外生活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像鱼忘掉赖以生存的江湖一样,把那些世俗社会谋生的道术(手段)全部忘掉。”
子贡说:“您能否再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游方之外者’的特点呢?”
孔子想了想,然后慢慢说道:“这些人啊,他们觉得自己是异于人而同于天的另类,所以在他们眼里,生活在六方之外的小人(‘天之小人’),就是六方之内的君子(‘人之君子’),而生活在六方之内的君子,也就是在六方之外的小人。”世界颠倒了,所有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也都颠倒了!
由于子桑户等人对于现实世界已经彻底失望,所以他们努力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这样他们就可以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孔子也有精神追求,不过他的精神追求是现实世界中的理想社会,即西周盛世的礼制秩序,所以他不可能向往六方之外的超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