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临河兴叹》(2020年1月28日)
(2020-01-28 14:52:26)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两次居卫,但是都没有得到重用,“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 []。此时孔子已经心灰意冷,每天只能靠击磬鼓琴来打发时光。正当孔子百无聊赖之际,晋国政卿赵简子派使者前来请他到晋国去辅政。赵简子当时在晋国位高权重,锐意进取,他积极推行内政改革,广揽天下英才,孔子对他颇为敬重,因此很爽快地接受了他的延请,不日就带领弟子们赶往晋国。
孔子一行人匆匆赶到黄河渡口,正当他们准备登船渡河之时,突然听到赵简子杀害晋国贤大夫窦鸣犊、舜华的消息 []。孔子当时感到十分震惊,因为窦鸣犊和舜华是闻名天下的经世之才,孔子对他们仰慕已久,此番赴晋原本想和他们一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孰不料他们二人已惨遭杀害。这一突发情况不得不让孔子重新评估赴晋的风险,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决定取消赴晋行程,保命要紧!
孔子决定取消赴晋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赵简子为人狡诈,手段残忍,他曾经放言道:“晋有泽鸣(窦鸣犊)、窦犫,鲁有孔丘,吾杀此三人,则天下可图也。” []由此可见,赵简子邀请孔子到晋国去辅政极有可能是一场阴谋,如果孔子到了晋国,最终结局也许和窦鸣犊、舜华一样——难逃惨遭杀害的命运!孔子此时站在黄河岸边不由地感叹道:“壮观啊!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今日我孔丘在此不渡河(免遭杀身之祸),都是命运的安排啊!”
子贡见孔子临河兴叹 [],上前问道:“请问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窦鸣犊、舜华都是晋国有名的贤大夫,赵简子没有得志的时候不得不依靠他们辅政,但是一旦他大权在握就无情地把他们杀害了。我听说,如果对牲畜残忍地剖腹取胎,那么麒麟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城郊出现;如果把水放干来捕捞鱼虾,那么蛟龙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水中兴风作雨;如果捣毁鸟巢打破鸟卵,那么凤凰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空中飞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同类物种是能够相互感应的,所以有教养的君子忌讳伤害同类物种。鸟兽对于伤害同类的不义行为都知道躲避,何况是人呢!”
孔子从黄河边返回卫国后,在陬邑暂住了一段时间,并结合自己临河而返的经历创制了一首琴曲,名曰《陬操》,曲词收录在《孔丛子·记问》中:
周道衰微,礼乐凌迟。文武既坠,吾将焉师?周游天下,靡邦可依。凤鸟不识,珍贵枭鸱。眷然顾之,残焉心悲。巾车命驾,将适唐都。黄河洋洋,攸攸之鱼。临津不济,还辕息陬。伤予道穷,哀彼无辜。翱翔于卫,复我旧庐。从吾所好,其乐只且。
整首琴曲弥漫着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曲中既有对窦鸣犊、舜华不幸被杀的哀悼,也有对自己命运多舛的伤感,更有对世道衰微、小人当道的愤懑和无奈!
(《史记·孔子世家》《说苑·权谋》《孔子家语·困誓》《孔丛子·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