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善与不善因人而异》(2020年1月9日)
(2020-01-09 15:49:56)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日志 |
每个人的才情秉性和成长经历不同,与人相处的方式也不同。
子路是卞邑野人,为人直率,他说:“别人对我友善,我对别人也友善;别人对我不友善,我对别人也不友善。”
子贡是卫国商人,为人圆滑,他说:“别人对我友善,我对别人也友善;别人对我不友善,我对别人则灵活应对,可进可退,可善可不善。”
颜渊是苦修者,为人善良,他说:“别人对我友善,我对别人也友善;别人对我不友善,我对别人仍然友善。”
子路、子贡和颜渊在与人相处方面各不相同,于是他们请孔子做出评判,孔子说:“子路所持的是与野蛮人相处的方法,子贡所持的是与朋友相处的方法,而颜渊所持的是与亲人相处的方法。相处对象不同,与之相处的方法也应不同,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
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之道应该因人而异,因为人世间既有善良的人,也有邪恶的人,与不同的人相处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友善之人,理应报之以友善,否则就有违做人的道德规范;对于不友善之人,虽然未必报之以不友善,但也不必报之以友善,所以有人问孔子道:“以德报怨,何如?”他态度明确答道:“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①]“直”是正直、直率的处世之道,与子路所说的“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在精神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