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荐贤贤于贤》(2020年1月2日)
(2020-01-02 17:15:20)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贤人政治是儒家学派的一贯主张,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孔子曾多次向当政者强调选贤任能的重要意义,他说:“才难,不其然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此外,孔子还经常与弟子们就举贤任贤等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道:“当今之世,在各国大臣中,有谁能称得上贤能之人?”
孔子说:“当今之世,我不知道谁能称贤。以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应该称得上贤能之人。”
子贡说:“未必如此吧?与鲍叔同时期的大臣有管仲,与子皮同时期的大臣有子产,他们的功绩远远大于鲍叔和子皮,难道他们称不上贤能之人?”
孔子说:“你说的没错,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来问你一个问题:是善于举荐贤能之人的进贤者值得称道呢,还是让自己成为贤能之人的用力者值得称道呢?”
子贡回答道:“荐贤贤于贤。”这句话比较绕口,意思就是,善于举荐贤能之人的人比贤能之人更贤能(值得称道)。
孔子说:“这就对了。我听说,因为鲍叔举荐了管仲,所以管仲才得以显达;因为子皮举荐了子产,所以子产才得以显达。然而管仲和子产却从来没有举荐过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所以他们称不上贤能之人。鲍叔和子皮能知贤,这是‘智’;他们又能荐贤,这是‘仁’;他们还能引贤,这是‘义’,有谁还能比他们的贡献更大呢?”
在氏族宗法制的政治体制中,倡导贤人政治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把国家治理完全寄托在几个贤人身上,这种情况是难以维持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