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善为吏者树德》(2019年12月17日)
(2019-12-17 11:18:49)
标签:
历史文化时评 |
分类: 日志 |
孔子在卫国担任国相期间 [],弟子子羔(或作子皋、季羔)也随之出仕为士师一职,主管刑狱之事。卫国有一个人犯了罪,子羔依法对他处以刖刑,就是砍掉他一只脚。
当时卫国政局十分混乱,前太子蒯聩与卫出公为了争夺君位而大打出手,闹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孔子也受到牵连,有人向卫出公进谗道:“仲尼要作乱。”卫出公听信谗言,下令拘捕孔子,孔子只得连夜逃离,众弟子也跟着孔子安全逃离。
子羔因为有公务在身,未能及时逃脱,等到他想离开时,全城已经封闭了,甲士在他身后追杀。他慌慌张张地赶到郭门,郭门已经关闭,他在城门下正好遇到那个被他砍掉一只脚的受刑之人,那人只能用单腿跪地勉强行走,他吃力地把子羔领到城墙的一个缺口处,让子羔逾墙逃走,子羔拒绝道:“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不能干翻越城墙的事情。”那人又把子羔领到城墙下面的一个涵洞口,让子羔钻洞逃走,子羔又拒绝道:“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不能干钻洞的事情。”那人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让子羔藏在一个斗室之中。甲士追到郭门后,四处寻找,未能发现子羔,于是就离开了。
半夜时分,子羔从斗室中走出来,逃离之前,他对那个受刑之人说:“以前我因不能破坏国君的法令而亲自对你施以刖刑,现在我身处危难,被甲士追杀,这不正是你报仇雪恨的绝佳时机吗?你却三番五次地设法帮我逃命,请问这是为什么?”
受刑之人说:“过去我受到刖刑处罚,那是我罪有应得,无可奈何,我对此没有任何抱怨。记得当时您给我定罪时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断狱时又一再把我的案子往后压,希望能够找到免除处罚我的有利证据,您的良苦用心我都知道。定罪之后,行刑时您神情悲怆,脸色凄然,我知道您是在为我难过。您与我素昧平生,您也不是有意偏袒我,而是您为人本性善良,对所有人都怀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我愿意冒险帮助您逃脱的原因。”
孔子后来对此事做出评价:“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孔子认为,善于做官的人能积德,不会做官的人则会积怨;心存仁慈的人能积德,心狠手辣的人则会积怨;秉公执法的人能积德,徇私枉法的人则会积怨。概,是用来量平斗斛的工具;官吏,则是维护法律公正的执行者。治理国家就要用坚守正义、善于树德的官吏。
为政以德是孔子一贯倡导的执政理念,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达到使民“有耻且格”的效果,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只能做到“民免而无耻”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淮南子·人间训》《说苑·至公》《孔子家语·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