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鲁有兀者王骀》(2019年12月11日)

(2019-12-11 17:21:46)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鲁国有一个叫王骀的人,他因违反法令而被处以刖刑,就是被斩断了一只脚,这种人在当时被称作“兀者”,即单脚兀立之义,他们在社会上是受歧视的。

王骀虽然是一个刑余之人,但是追随他的门徒却与孔门弟子数量相当,时人对此议论纷纷。孔门弟子常季问孔子道:“王骀只是一个受刑断足的兀者,可是鲁国投到他门下的人居然与您不分伯仲,而且他的声望越来越高,大有超越之势,这确实是令人费解!我听说王骀授徒有一个特别之处:他从来不开班授课,也不指导学生,可是弟子们每次都是脑子空空地来,收获满满地归,难道真有不言而教、无心而成的教育方法吗?这个王骀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道:“王骀这个人啊,是一个圣人!我与他相比,差距太大,根本追不上他!我都想拜他为师,何况那些不如我的人呢?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带领全鲁国的人,乃至全天下的人都拜他为师!”

孔子是天下公认的圣人,弟子崇拜的偶像,他居然对兀者王骀如此推崇,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常季又继续问道:“弟子觉得,兀者王骀连普通人都比不上,他哪有资格当您的老师?难道他的学说思想有什么独到之处?”

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常季的问题,而是故弄玄虚地说了一通不着边际的话:“生死固然是人生大事,但是人却不能主动参与其中的变化;天塌地陷更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事,但是人类也不能做出任何改变。在天地自然面前,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认知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最应该做的就是知天安命,既不要为了满足物欲而失去本性,也不要为了追求知识而陷入迷惘。”

常季完全听不懂孔子说的话,只好继续向孔子请教道:“请问您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能否再详细解说一下?”

孔子说:“你先思考一个问题——世间万物相同吗?”他见常季一脸困惑的样子,于是继续说道:“如果用事物相异的观点来看,肝和胆就像楚国和越国一样相去甚远;如果用事物相同的观点来看,世间万物同为一物,没有差别。不同的观点带来了不同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思想境界。兀者王骀学说思想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忘记了人的个体存在,他把自己视同万物。既然世间万物同为一物,那么人的耳目就不用分辨声色了。如果人与万物也融为一体,那么仁义道德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由此可见,当下人们首先需要思考的不是自身修养问题,而是如何处理人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按照兀者王骀‘万物皆一’的观点来思考,世间就没有什么得此失彼或此消彼长了,因为万物相同。就拿兀者王骀被断足的事情来说吧,别人以为他断的是一足,他却觉得是一块泥土,因为一足和泥土并无区别。”

常季越听越糊涂,越糊涂越要问:“兀者王骀因为断足而努力修为,思想境界已经无法超越。不得不承认,他现在不仅自己活得很明白,而且把自己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也想得很明白,不过他参悟的道理太高深了,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而且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呢?”

孔子说:“人们无法在湍急的流水中照见自己,只有在静止的水面上才能清晰看见自己的影像,这就是‘唯有止水才能留住众人’的道理。兀者王骀就像一汪止水,他现在已经修炼得物我合一,心若止水,所以追随者趋之若鹜。我再给你说一个道理:无论人或物,都必须遵循天地自然的法则,树木遵循自然的法则生长,所以松柏才能四季常青;尧舜顺应天命的法则行事,所以他们才能一统天下。如果一个人能保持纯正的心性,那么他就能使众人心性纯正……”

孔子在后面还东拉西扯了许多大道理,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兀者王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圣人,他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世俗,难以企及,所以人们争相追随。

显然,这里的“兀者王骀”是一个在形体和心性方面具有极大反差的虚拟人物,而这里的“孔子”也不是真实的孔子,而是道家人物用来攻击儒家思想的一个工具而已。

 

       (《庄子·德充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