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孔子哭子路于中庭》(2019年7月14日)
(2019-07-14 09:54:13)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日志 |
子路死于非命,孔子其实对此早有预料,他曾对子路明确提出警示:“暴虎冯河,死而无憾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就是,有勇无谋是不可取的。
子路之死主要是性格使然,当时他在卫国担任孔氏邑宰,孔氏与太子蒯聩争权,发生内乱,人们都纷纷出逃避乱,孔门弟子子羔也劝子路赶紧离开这个凶险之地,可是他说:“食焉,不避其难。”意思就是,既然食人奉禄,就必须忠人之事,有所担当。随即他孤身一人杀入重围,与蒯聩手下的勇士恶战,最后结缨而死。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后,当即断定子路难免一死,他说:“柴(子羔)也其来,由(子路)也死矣。”[]因为孔子对子路的为人与性格太了解了:子路是一个为了个人名誉而不惜生命的人。
没过多久,子路的死讯传到了鲁国,孔子悲恸万分,在中庭失声痛哭。有人前来吊唁,孔子以主人身份一一拜谢。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记载中都刻意强调了“孔子哭子路于中庭”的细节,因为中庭是迎宾行礼的开放区域,人来人往,周旋揖让,孔子在此失声痛哭显然有失礼仪。
孔子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失礼,便回到内室休息,待心情稍微平复之后,他让人把使者请来询问子路遇难的详细情况,当听说子路最后被暴徒乱刀剁成肉酱时,他赶紧让人把厨房里的肉酱倒掉,他说:“我怎么忍心再吃这种东西!”
在孔门弟子中,子路的性格特征非常鲜明,他为人重信守诺,果敢仗义,尽管他学业滞后,有时也会公开顶撞孔子,但是孔子对他仍然非常器重。子路遇难后,孔子痛心地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意思就是,自从子路投到了孔子门下,就没有人再敢侮慢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