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尼逸事》之《齐景公欲致尼谿田,孔子辞而不受》(2019年6月22日)

(2019-06-22 11:23:13)
标签:

历史

文化

时评

分类: 日志


齐景公是一位用心治国的君主,他志向远大,思想开明,敢于突破氏族传统,大胆启用贤良,孔子就曾多次进入他的选人视野,可惜终因各种原因而失之交臂。

早在孔子出道之前,齐景公与他就有过交往。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景公在齐相晏婴的陪同下出访鲁国,其间曾面见孔子,并向他请教了秦穆公称霸诸侯的成功经验。孔子当时年纪在三十上下,他给齐景公留下了深刻印象[]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斗鸡之变”,鲁昭公出奔齐国,鲁国一时无主,政局动荡不安,无奈之下,孔子只好跑到齐国去寻求发展了。

孔子在齐国期间,又与齐景公有过两次会面,他就齐国政坛现状向齐景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二是“政在节财”。孔子提出的两点建议明确具体,切中要害,因此齐景公连称“善哉”,并打算重用孔子,“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之事就是此时正式提出的,意思就是,齐景公打算用尼谿这个地方的田赋收入作为孔子的奉禄,“尼谿”是齐国地名,亦作“廪丘”或“尔稽”。

齐景公打算礼聘孔子并不是头脑发热,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远的谋虑和统筹的规划。齐国当时公族势力十分强大,氏族之间盘根错节,明争暗斗,而以陈文子、晏婴、鲍文子等人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迅速崛起,成为齐景公倚重的政治力量。在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中,齐景公希望启用新人,彻底摆脱传统势力的约束与限制,在国内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于是孔子就成为重点人选之一,齐景公曾明确向孔子许诺:“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所谓“季、孟之间”,就是三卿人选[],为主政大臣之一。

齐景公和孔子,一个是有为之君,一个是经世之才,如果两人携手合作,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甚至有可能改写历史!然而此事未能继续下去,根据各类典籍记载,后续发展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孔子不愿意无功受赏,故而主动提出辞受,此说以《吕氏春秋》《说苑》《孔子家语》为代表。孔子听说齐景公打算用尼谿田赋来礼聘自己后,当即表示推辞不受,后来他对弟子解释说:“我听说君子无功不受禄,今天我向齐君提出一些为政建议,虽然言辞恳切,切中要害,但是尚未实施,因此无法验证实际效果,此时我怎么可能接受齐君的赏赐呢?他对我也太不了解了!”孔子觉得齐景公和其他诸侯国君一样,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政治志向和道德操守,于是不久就离开了齐国。这种说法显然是由孔门徒子徒孙编造出来的,孔子是圣人,圣人行走天下,岂有不受礼遇之说!

第二个版本是由于晏婴等人强烈反对,齐景公最终不得不弃用孔子,此说以《墨子》《史记》为代表。齐景公把打算延聘孔子的想法告诉了晏婴,然而晏婴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晏婴在政治上虽然也主张以礼治国,但是他的为政风格比较简朴、务实,反对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因此他对于孔子的道德说教比较反感,他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齐、鲁两国在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经济形态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在齐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他对齐景公说:“君欲用之以移俗,非所以先细民也。”意思就是,儒家的那套道德说教未必适合齐国国情,以此来治理国家、教化民众是不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的!当然,晏婴上面所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齐国公族不愿意让一个异姓外族人来主持国政,他们惧怕孔子全力协助齐景公推行改革,进而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齐大夫群起而攻之,甚至密谋加害孔子。齐景公此时也刻意疏远孔子,他无奈地对孔子说:“吾老矣,弗能用也。”言下之意,您请另谋高就吧。孔子虽然愤懑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离开齐国,回到鲁国。一出好戏,如果就这样仓促收场,难免让人觉得窝囊!于是后人又将剧情延续到“田常之乱”、“夹谷之会”,孔子在这些重大事件中狠狠地报复了齐国,出了一口恶气!总之,齐景公弃用孔子,真正蒙受损失的不是孔子,而是齐国!

 

多说几句(闲言碎语):有时候人失去一次机会,就有可能输掉整个人生,所以当机会出现之时不能犹豫,一定要果断出手,牢牢抓住,因为这也许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当然,如果没能把握住机会也不必自责或懊恼,也许这个机会本来就不属于你,不是你的是强求不来的。此时你不妨吹吹口哨,理理头发,稍微显得高尚一点,哪怕自欺欺人也行,总之不能让自己泄气。

 

(《墨子·非儒下》《史记·孔子世家》《吕氏春秋·高义》《说苑·立节》《晏子春秋》卷八)



[] 《史记·孔子世家》。

[] 《论语·微子》。

[] 《礼记·王制》:“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春秋时期,齐国是非姬姓诸侯国,属于次国,因此国、高二氏由周天子直接任命,二卿之外,齐君只能再任命一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