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2019年6月1日)
(2019-06-01 11:23:36)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日志 |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前后拜见大小诸侯七十余君,然而却没有人对他提出的复兴周朝礼制的政治主张感兴趣,因此他四处碰壁,屡试而不得重用,纍纍若丧家之狗。在所有经历中,孔子在宋国的遭遇最离奇,实在让人无法评说!
孔子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其先祖周朝初年随微子启受封于宋,经历了数代发展,后迁至于鲁,因此他对宋国是怀有特殊情感的。孔子失意于鲁后,一度曾想到宋国谋求发展,但是却受到种种阻挠。他刚入宋境时,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之下,突然遭到宋司马桓魋的围攻,桓魋等人拔倒大树,拔刀相向,孔子不得不快速离开。桓魋是宋国公族的世袭大夫,宋景公在位期间任司马之职,位高权重,红极一时。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桓魋与孔子应该是宗亲,可是他却毫不留情,对孔子痛下杀手。面对桓魋的追杀,孔子只好自我宽慰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后来,孔子又通过宋大夫子圉引荐,得以拜见宋国太宰,有机会单独向他陈述自己的为政主张。商太宰就是宋国的国相,据说此人心胸狭隘,专断独行,如果他举荐的人在国君面前说了冒犯他的话就肯定会遭到报复。孔子拜见商太宰结束后,子圉关切地向太宰了解会面情况,太宰对子圉说:“今天我见了孔子,听了他的高谈阔论之后,觉得你就像跳蚤虱子一样微小了。我准备马上把他引荐给国君。”子圉此时心里暗暗盘算,如果太宰把孔子引荐给国君,孔子必然会得到重用,自己就可能会被冷落了,于是他对太宰说:“您如果把孔子引荐给国君,国君以后看您也就像跳蚤虱子一样了。”人生在世,首先得为自己盘算,不能为了别人而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太宰后来就没有向国君举荐孔子了。
愚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当你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威胁或障碍时,你就没有机会了,而且不会再有“下一次”。此时明智的做法是默默地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