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检遭遇》(上)(2018年9月3日)
(2018-09-03 09:04:22)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 |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纷纷走出国门,漫游世界。国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边检,即边境检查,亦称通关,以目的地国而论,入境检查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如邀请函、行程单以及往返电子机票等等;出境检查则需要检查随身行李,防止携带各种违禁物品。
边检工作人员大多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看人的眼神直勾勾的,让人心里发憷,尤其是外语不好的人,见到边检官就会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被拒绝入境。其实经常出国的人都知道,真正有权拒绝入境的是签证环节,边检只是例行公事,走过场而已,即使外语再烂,最终也会放行,因为你到目的国是来花钱消费的,送上门的生意岂有轻易放过的道理!所以有些老码头明明外语水平很好,他们却假装一句听不懂,一问三不知,边检官最后只好摆摆手放行。去年我到美国去看女儿,女儿生怕我自作聪明,节外生枝,就提前写了一封致边检官的信函,让我入关时连同护照等材料一并交给边检官。信函的第一句是:My father has limited knowledge in English。意思就是,我父亲英语很烂(其实不至于如此不堪),请您放过他得了。接着她把我此次来美国的目的、逗留时间、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问题全部解说清楚。有了这封信函,就省去我许多麻烦,同时也省去边检官许多麻烦,他看完信函后,直接拿出一张过塑的纸片,上面用中文写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下面都有几个选择答案,比如“您本次来美国的目的是——”下面的选项有“旅游”“购物”“探亲”“商务”。再比如“您本次在美国打算停留时间——”选项有“两周”“一个月”“三个月”“三个月以上”。我用手指依次点一个选项,整个过程一句话没说就顺利通过边检了。
人入境需要通过边检,行李入境也需要通过海关检查,不过检查方式是随机抽查,这就全凭运气了。二十多年前,还是去美国,我们一行四人,同伴的行李箱巨大无比,而我的行李箱相对普通简单,可是海关抽查偏偏抽到了我的箱子。海关人员让我打开箱子,逐一检查箱子里的物品,他突然从衣服下面翻出一个纸质小盒子,盒子里面装有十二支口服液的小瓶子,瓶子里是褐色液体,外包装印有四个夸张的中文艺术体字标识:“恒顺香醋”,英文字母一个没有。这是镇江恒顺醋厂新进推出的一款便于人们出行携带的新包装,因为我肠胃不太好,担心在美国期间饮食不适应,就带了一盒(一打),没想到抽检时却遇到了麻烦!
海关人员一脸严肃地研究了半天标签上的中文,然后抬起头来问道:“What is this?”
“Hum……,This is……”我竭力在记忆中努力搜索“醋”这个英文单词,但是好像真没学过,“酱油”的单词倒是有点印象,发音却未必准确,反正都是调味品,中国人表达一贯大概齐,于是我就装作很笃定样子说:“This is sauce.”
我的发音肯定很离谱,海关人员一脸茫然地问道:“Wtat?”
“Suace.”我努力校正我的发音,把“ua”改念成“e”,但是对方仍然没能听懂。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先做出一个举起小瓶子一饮而尽的动作,然而再配合动作解释道:“This is drinking,Let me try,please!”海关人员不知道我要干什么,生怕我做出什么危险举动来,赶紧护住小瓶子,连声说“No”。
这时我的一个同伴凑过来想帮忙,海关人员立即用手势示意他离开,好像我已经涉嫌犯罪了,严禁与其他人员接触。不过我的那同伴英语比我还烂,他能把“非常感谢”说成“Thanks very mach”,所以还是不要来添乱!
由于双方无法有效沟通,海关人员只好通过对讲机呼叫同伴,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女性华裔工作人员,她拿起小瓶子看了一眼,也不问我话,就叽里咕噜地对那个海关人员解释了一通,两人似乎还相互埋怨了几句,然后就离开了。海关人员转过身来,仍然是一脸严肃,他让我把东西收拾好,摆摆手就放行了。
后来我专门为此查阅了英语字典,“醋”的单词是vinegar,不过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派上用场。
相比较而言,出境检查要宽松一些,不过运气不好,有时也会遇到麻烦,甚至是大麻烦!2002年,我们出访德国,返回时在法兰克福机场办理出境手续,边检人员在我一个同事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查出两把小刀具,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打火机和小刀具合二为一的工艺品,折叠起来是打火机,打开来则是一把刀具,打火机就成了刀柄,刀具自身的长度和宽度相当于成人中指,加上打火机(刀柄),估计总长度超过限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