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017年1月1日)
(2017-01-01 19:38:07)
标签:
文化情感孔子时尚 |
分类: 日志 |
今天是元旦,也是周日,我每逢周日都要到超市去买牛奶,一周一次,雷打不动,然而却忽略了今天是元旦,遇到超市商品打折大酬宾,人头攒动,商品大卖,结账的人排成长龙,看情形至少要排一小时以上。我是没有耐心排队的人,所以干脆放弃,空手而归。在回来的路上,我想起昨晚在深圳卫视作跨年演讲的著名自媒体人罗振宇,他以《时间的朋友》为题,预测未来最大的创业机遇将是经营每一个人的“时间”,即通过提供私人时间订制服务来获取无法估量的经济回报。这是挺有创意的话题,也能博人眼球,但是不会有人当真,因为只要看一看超市里为打折商品排长队的人们,就不会异想天开了,罗振宇本人也一定会非常尴尬!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时间已经被工作、学习、社交以及各种家务占满了,很少再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更不可能有空闲时间交由别人来打理。而且个人时间绝对属于个人隐私,一般是不可能交给什么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因此所谓“时间的朋友”基本属于扯淡!
关于时间的话题,无非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年年老生常谈,废话连篇,然而每到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人们仍然会非常“哲学”地感慨一番,算是对虚度光阴有所交代。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站在峻峭的河岸边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他也曾对信口开河的弟子宰我提出批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无限伤感和万般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与往事告别的睿智和决心。无论孔子的政治立场如何,他在生活中绝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智者,他对于时间的理解毫不逊于今人,懂得惜时如金,也懂得适可而止,更懂得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把握平衡,因为个人时间的价值往往不取决于个人,而取决于时势。
春秋大势,礼崩乐坏,孔子竭力推行复辟礼制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结果四处碰壁,屡遭弃用。在坚持既往和开辟未来之间,他陷于沉思,此时他无意中听到有人放声歌咏,其中有两句话令人振聋发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明白,这不是恶意讥讽,而是善意劝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语出《论语·微子》,是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时歌咏的歌词。这里的“往者”和“来者”都是时间概念,代表过去和未来。“谏”为更改之义。楚狂接舆并不是人物本名,而是根据当时情状临时取用的一个代称,根据《韩诗外传》记载,他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为人清高孤傲,行事乖张不逊,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隐居民间,楚王曾派使者赉金百镒请他出仕为官,他笑而不应,“乃夫负釜甑,妻戴纫器,变易姓字,莫知其所之”(《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一章)。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曾在陈国淹留数年,不受待见,处境尴尬,去留难定,恰好此时楚王派人延请他到楚国任职,于是他带领弟子们一路南下,前往楚国寻求发展。孔子一行人在南下途中遭遇了各种困厄与磨难,曾发生“断粮七日”的危机,许多弟子已经对孔子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产生怀疑,信念发生动摇。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楚狂接舆与孔子相向而遇,他边行边咏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这种长短句式搭配是楚地特有歌咏风格,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凤是古代吉祥之鸟,天下有道则现,天下无道则隐。楚狂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就是奉劝孔子洁身自好,认清形势,迷途知返,不要再坚持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要到楚国去为荆蛮之君效力;提醒他要果断地与过去告别,从现在开始认真选择正确方向,把未来的事情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孔子当时听到他的歌咏后猛然一惊,立即让人停住车马,想下车仔细向他请教,然而他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孔子在原地呆立了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被刚才那个狂人说到了痛处!
可以相信,大多数人在往者与来者之间,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对于未来而言,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的生活仍然要继续,生活之艰辛,处境之险恶,前途之迷茫,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应付,不能停顿,不能怠慢,更不能沉湎于过去,所以一切都必须归零,腾出足够空间,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翻篇”。不会“翻篇”的人,心中有挂碍,放不下就拿不起,追求未来肯定会有障碍。
新年元旦,辞旧迎新,告别往者,追求来者,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