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大师挚等宫廷乐师奔散》(2015年9月19日)

(2015-09-19 16:21:19)
标签:

历史

论语

2015年9月19日

大师挚等人奔散

〈论语〉事件评述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上古时期,中国的宫廷音乐就很发达,已出现专职宫廷乐师。商朝末年,商纣无道,“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1] 师涓就是商纣的宫廷乐师。周朝建立后,为了防止蛮夷邪音和民间淫声扰乱人心,周公亲自“制礼作乐”,拓展了“乐”的功能,把“乐”作为推行礼制、教化民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周代官制中,宫廷乐师是“序官”,其职责是“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2]

宫廷乐师一般以司职称之,如“大师”、“亚饭”、“击磬”等,大师是首席乐官,亚饭、三饭、四饭等是国君在用饭时奏乐的乐师,鼓方、击磬等则是以乐器命名的称谓。这种称谓历代沿用,因此很难确定他们具体的生活年代。通行的说法认为,大师挚等八位乐师是鲁哀公时人。[3] 鲁国是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为完备的国家,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周》乐,乐师从《周南》到《大雅》,再到《颂》,一路演奏下来,令他无比陶醉、十分享受、叹为观止。[4] 大师挚与孔子是挚友,孔子曾听他演奏《关雎》,“洋洋乎盈耳哉”。[5] 可见鲁国当时宫廷乐队的阵容还是非常庞大的,演奏水平也是一流的。但是到了春秋末年,天下大乱,礼崩乐坏,“三桓”僭越礼制,八佾舞庭,鲁国公室不仅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而且经济上也得看人脸色行事,所以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供养这样一支庞大的乐队了。当然,当时宫廷内部肯定发生了一次重大变故,最终导致鲁哀公不得不遣散众人。至于宫廷内部发生了什么变故,《论语》等书均未明确记载。

大师挚等乐师四处奔散后,或入河海,或适诸侯,其中四位去了齐、楚、秦、蔡四国。宫廷音乐从此走向民间,重新获得新的养分和活力,又以新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

 



[1] 《史记·殷本纪》。

[2] 《荀子·王制》。

[3] 详见拙作《〈论语〉人物评传·宫廷乐师》(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4]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5] 《论语·泰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