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原思为孔氏宰》(2015年5月16日)

(2015-05-16 16:13:53)
标签:

历史

孔子

俸禄

孔氏

子贡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孔子是一个偏于理性的人,他处事得体,讲求义理。弟子公西赤受命出使齐国,“乘肥马,衣轻裘”,一付富家子弟的做派,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因其家境富有而推三阻四、不愿多与。相反,弟子原思家境贫寒,孔子出任鲁司寇后,聘请他担任孔氏家臣,帮助打理孔氏家族事务,并为他慷慨提供了九百斛粟的俸禄。公西赤的“与之粟五秉”和原思的“与之粟九百”,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前者“粟五秉”是由“公室”出的,而后者“粟九百”则是由孔子私家出的。孔子为什么对“公室”的粮食斤斤计较,反倒对私家的粮食慷慨大方呢?这是因为一个理:“君子周急不继富[1]。”

原思在孔门弟子中属于性格比较内敛的,他“清净守节,贫而乐道[2]”。也许是因为出身贫寒的缘故,他对于财物俸禄之类的问题比较敏感,他曾专门向孔子请教有关“耻”的问题,孔子回答道:“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3]。”意思就是,国家政治清明时,有为君子理应出仕为官,获取一份俸禄;国家政治混乱时,君子则应该洁身自好,隐居避世,如果仅仅为了获得一份俸禄而出仕为官,这就是耻辱的事情。也许是孔子的这番话刺激了敏感的原思,所以当孔子为他提供九百斛粟的俸禄时,他推辞不受,也许他认为学生为老师做事是本分,不应该获取报酬,否则就是耻辱的事情。孔子知道原思为人过于敏感、自爱,而且也知道他生活艰难,确实想周济他,于是很坚决地说:“你就不要推辞了!如果你觉得你家粮食吃不完,就分散给邻里乡亲吧。”

原思为孔氏宰之事,既见孔子爱才惜才之风范,又见原思甘受清贫之节操,无怪乎后来他以“病”与“贫”的话题讥讽子贡,子贡“终身耻其言之过也[4]”。



[1] 《论语·雍也》。

[2]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3] 《论语·宪问》。

[4]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