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子桑伯子简居简行》(1015年5月14日)

(2015-05-14 16:55:51)
标签:

历史

子桑

孔子

《左传》

孟明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雍也》:“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乐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中有许多记载孔子与人问答的言论,因此弄清楚问答的对象和语境,对于准确理解孔子的言论思想是很有帮助的。仲弓是孔子比较器重的弟子之一,姓冉,名雍,他虽然出身卑微[1],但学习勤勉刻苦,做事踏实认真,为人厚重缄默,所以孔子把他列为“德行”特优,并在本章的前一章中评价他道:“雍也可使南面[2]。”所谓“南面”,就是位居尊贵,可以当官。紧接着,仲弓向孔子提出了如何评价子桑伯子的问题,显然,在这个语境中他们讨论的是为官之道。对于得意门生的提问,孔子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他一本正经地说:“子桑伯子这个人值得赞许的是‘简’。”孔子在臧否人物时常常只用一个字,如陈文子之“清”、臧武仲之“知”、卞庄子之“勇”、史鱼之“直”等等,这是他的一贯风格,听者能否理解就全凭悟性了。仲弓经过认真思考,对于孔子所说的“简”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简”有“居简”和“行简”,所谓“居简”,就是一人独处之时仍能谨慎自律,勤奋思考,毫不懈怠,后来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居敬穷理”的理论;所谓“行简”,就是处事方式简单,进而引申为施政措施简捷方便,百姓容易明白,便于执行。就“以临其民”的行政目的而言,“居敬而行简”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行政方式,“居简而行简”则是一种过于简单(“大简”)的行政方式。子桑伯子的行政风格属于后者,即“行简”有余,“居敬”不足。仲弓关于“简”的观点得到了孔子的认可,因此就无需再作解释了。

关于子桑伯子居简行简,先秦典籍中仅有《论语》提及,因此具体行止无可考,而且子桑伯子其人也很难落实。先秦时期有两个叫子桑的,一个是《庄子》中的子桑户,他与孟之反、子琴张等人情趣相投,相与为友[3],他们都是观念新潮、行为怪异[4]、身份普通的年轻人,并不具备“以临其民”的地位的,因此不可能是仲弓所问子桑;另一个子桑出自是《左传》:“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5]。”杜预《集解》注:“子桑,公孙枝,举孟明者。”公孙氏,名枝,字子桑,“伯子”则表明其卿大夫的显贵身份。这个子桑是秦穆公时期的重要辅臣,具备“以临其民”的地位,他在诸侯各国中声望也很高,活动时间略早于孔子,孔子对他的事迹也有所了解,所以仲弓有问,孔子即刻作出“简”的评价。

秦国卿大夫子桑为政的最大特点是知人善举,他向秦穆公举荐孟明,受到了重用,在秦、晋争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而《左传》中称其知人举善,“子桑之忠也”。然而《左传》中只说子桑“忠”,却未提到“简”。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仲弓把孔子所说的“简”理解得太透彻了,没有像愚钝的樊迟那样不假思索地继续问“何谓简”,要不然孔子有可能会列举出一、两个关于子桑伯子“简”的事例来。



[1]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舍诸?’”

[2] 《论语·雍也》。

[3] 《庄子·大宗师》。

[4] 《说苑》中载有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之事。

[5] 《左传·文公三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