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评传》之史鱼(2014年9月4日)
(2014-09-04 09:38:31)
标签:
历史文化史官卫灵公季札 |
分类: 《论语》人物评传 |
《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鱼,名鰌,字子鱼,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灵公时期任祝史之官,故称史鱼。史官的职责是秉直记录历史,“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1]”,所以他们必须为人正直,不畏强暴。史鱼显然是称职的,并且得到孔子的认可。
史书中关于史鱼的记载不多,《左传》中有两处:一是吴公子季札游历中原时,在卫国曾与他见过面,对他颇为赏识[2];二是他与卫大夫公叔文子有一段对话,他在对话中提出了“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的观点[3]。
《孔子家语·困誓》中记载了一则史鱼“尸谏”的故事。卫灵公执政后期昏庸无道,宠信佞臣弥子瑕,排斥贤臣遽伯玉。诚如孔子所言,邦无道,遽伯玉“卷而怀之”,可有可无。但是史鱼则认为自己没有履行好史官的职责,所以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在卫国为官,不能使贤臣遽伯玉受到重用,也不能让佞臣弥子瑕遭到罢免,身为史官,生不能尽忠尽责,匡正国君,死后就不得以礼安葬。所以我死以后,你把我的尸首放在窗户下面,以完成我的心愿。”后来卫灵公到他家吊唁,得知他的临终遗言,深为感动,“进遽伯玉而用之,退弥子瑕而远之。”《新书》、《韩诗外传》、《新序》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明此事在当时很有影响。
史鱼最后以“尸谏”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孔子称赞其“直”,不亦宜乎!
参考资料:
一、《左传》:襄公十四年、襄公二十九年、定公十三年等;
二、《孔子家语》:《困誓》等。